《近思錄》的主要內容,《近思錄》導讀
《近思錄》是探求理學學術思想自學入門指導書。南宋朱熹、呂祖謙合撰。他們摘錄北宋周敦頤、程顥、程頤和張載的言行,纂輯成編?!百聦W者尋繹玩味,心解力行,庶幾自近及遠,自卑升高,而波淫邪遁不能淆,訓詁辭章不得而淚沒焉。”對宣傳、普及理學思想起積極作用。成書于淳熙乙末之夏(1175)。淳祐十二 年(1252)葉采為之集解,始表進于朝。有朱子遺書本、蓮花書院刊葉采集解本(即 《四庫全書》著錄本)。明正德己卯(1519)汪偉刊本。明高攀龍刊本。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張伯行集注本,今收入 《叢書集成初編》本。
朱熹,南宋哲學家(見“四書集注”)。呂祖謙(1137—1181),宋婺州金華 (今屬浙江) 人。字伯恭,隆興進士,復中博學鴻詞科。累官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參與重修《徽宗實錄》,后奉命纂修《皇朝文鑒》。博學多識,與朱熹、張栻友善。為學“明理躬行”,治經史以致用,反對空談心性,長期留意觀察和記錄氣候、物候變化。開浙東學派先聲,學者稱東萊先生。
《近思錄》全書14卷,從周敦頤 《太極通書》、程顥 《明道先生文集》、程頤 《伊川先生文集》、《周易程氏傳》、《程氏經說》、《程氏遺書》、《程氏外書》、張載《正蒙》、《文集》、《易說》、《禮樂說》、《論語說》、《孟子說》、《語說》等書中輯錄622條,分類編輯成書。卷目分道體、為學、致知、存養、克治、家道、出處、治體、治法、政事、教學、警戒、辨異端、觀圣賢。該書規模之大而進修有序,綱領之要而節目詳明。體用兼該,本末殫舉。至于辟邪說,明正宗,罔不精核、洞盡?!?/p>
《近思錄》根據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的論述,從世界觀到方法論歸結為上列十四個問題加以立論,以指導后學。其編書的意旨是:“凡學者所以求端用力,處己治人,與夫所以辨異端,觀圣賢之大略,皆粗見其梗概。以為窮鄉晚進,有志于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后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比绲荔w,共51條,論性之本原,道之體統,是理學的綱領。呂祖謙論首列陰陽性命之故曰:“后出晚進,于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茍茫然不識其梗概,則亦何所底?列之篇端,特使知其名義,有所向往而已。”如致知,共78條??傉撝轮?,讀書之法。分論讀書的先后次序之法當:“始于大學,使知為學之規模次序。而后繼之以 《論》、《孟》、《詩》、《書》,義理充足于中,則可探大本原之妙,故繼之以 《中庸》,達乎本原,則可以窮神知化,故繼之以 《易》,理之明,義之精,而達乎造化蘊,則可以識圣人之大用,故繼之以 《春秋》,明乎《春秋》之用,則可以觀史,而辨其是非得失之致矣。”如辨異端,共14條。指出 “蓋君子之學雖已至,然異端之辨,尤不可以不明,茍于此有毫厘之未辨,則害于人心者甚矣!”如觀圣賢,共26條。敘述了理學的道統:“斷自唐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道統相傳,至于孔子??鬃觽髦?、曾,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遂無傳焉。楚有荀卿,漢有毛萇、董仲舒、揚雄、諸葛亮,隋有王通、唐有韓愈,雖未能傳斯道之統,然其立言、立事,有補于世教,皆所當考也。迨于宋朝,人文再辟,則周子唱之,二程子、張子推廣之,而圣學復明,道統復續,故備著之。”勾勒出一幅理學道統圖。總之,《近思錄》內容,分門別類闡明理學各種命題的精義,以指導后學。
《近思錄》在普及和推廣理學思想起很大作用。張伯行說: “四子,六經之階梯; 《近思錄》又四子之階梯者也。”看成是學習理學入門之階梯。朱熹也說:“修身大法,小學書備矣; 義理精微,《近思錄》詳之。既進諸生,尤欲以 《近思錄》與講明而切究焉?!薄督间洝穼崬楹笫佬岳砣簳姹尽?/p>
后人根據《近思錄》體例續作并起,宋蔡模編《近思錄續錄》、汪佑加朱熹語錄,編成《五子近思錄》,清茅星來、江永各編有 《近思錄集注》14卷。
參考文獻
- 宋朱熹、呂祖謙: 《近思錄》,《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近三百年名家詞選》的主要內容,《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導讀
下一篇:《迦陵詞全集》的主要內容,《迦陵詞全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