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的主要內容,《針灸資生經》導讀
《針灸資生經》系針灸學著作。宋王執中撰???220年,宋《郡齋讀書志》最早著錄。現存主要版本有元廣勤書堂刻本,明正統十二年(1447)葉氏廣勤書堂刻本、日寬文九年 (1669) 村上氏刻本、《四庫全書》 本。1959年國內出版排印本。
王執中(生卒年未詳),字叔權,宋代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宋代針灸學家。宋乾道五年(1169)進士,曾任澧州 (今屬河南)教授。喜習醫術,尤精于針灸。因對當時社會上重方藥輕針灸的現象不滿,遂根據個人長期臨床經驗,參照 《針灸甲乙經》等書,編成《針灸資生經》。
本書7卷,卷1總列諸穴,仿 《甲乙經》、《銅人》體例,頭、胸、背、腹部腧穴分部介紹,四肢部腧穴分經介紹,附經穴圖48幅。卷2論述針灸法,內容為定穴、針忌、穴名同異和灸法應用。卷3-卷7分述各科病證。其中卷3記述虛損、消渴、大小便病證、遺精、痢、霍亂、胃痛、瘧等;卷4記述心痛、神志病、中風、咳喘、積聚、水腫、鼓脹等;卷5記述諸痛證;卷6記述五官頭面病證;卷7記述傷寒、黃疸、瘰疬、歷節風、疔瘡、癬疥及婦產科病證等。
本書在學術上的特點,一是對腧穴詳加考證。作者根據 《明堂》 上下經、《素問》、《甲乙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等文獻,對穴位、取穴法、主治、禁忌等項,逐 一進行了認真的考訂,共收載360穴。書中對歷代文獻沒有收載的穴位和當時民間已經用之有效的別穴,也適當地選入。作者還從臨床實際出發,擇善而從,據理否定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中所云不宜針灸的 一些穴位。并不為舊說所拘,反對行針應避年月日時、人神等說法。二是證治內容廣泛。書中所論,包括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病證達195種,并有附屬各證。在治療上,“凡百氏之說切于理,自己之見得于心者。悉疏于下”,較之前人,論治內容更為豐富。三是對于灸法的論述極為詳盡,對后世很有影響。明《針灸聚英》、《針灸大成》和清《針灸集成》等書中有關灸法的資料,多引自本書。四是提倡綜合治療。作者推崇《千金方》“針而不灸,灸而不針,針灸而藥,藥不針灸,皆非良醫”之說,注重針、灸、藥并用。在論治各證時,某針宜否針刺,或必須綜合治療,都一一指明。書中引用方藥甚多,而參考的方書,如《耆域方》、《陸氏集驗方》、《玉道單方》等,均已亡佚,僅賴此書保存其部分內容。
本書博采眾家之長,又能不囿舊說,提出自己獨到見解,是一部因病配穴、羅列詳悉、內容豐富的臨床針灸專著。故徐正卿序稱: “針灸之書,至是始略備; 古圣賢活人之意,至是始無遺憾?!北緯鴮︶樉呐R床和文獻研究,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上一篇:《針灸聚英》的主要內容,《針灸聚英》導讀
下一篇:《長安志》的主要內容,《長安志》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