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吳師道
字正傳,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少與許謙同師金履祥,登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進士第,授高郵縣丞,再調寧國路錄事,遷池州建德縣尹,因薦入為國子助教,不久升博士。其為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以禮部郎中致仕。順帝至正四年(1344),終于家。著有《易詩書雜說》、《春秋胡傳附辨》等。他在和吳萊詩中說“丈夫窮達豈所論,要以不朽垂乾坤”,可見其抱負。師道好學善記,才思涌溢,常與黃溍、柳貫、吳萊往來唱和。詩作古體為多,胡應麟對其七古評價頗高,稱其“《十臺懷古》詩,氣骨錚錚”(《詩藪》外編卷六)。近體以七律為佳,其中《赤壁圖》和《野中暮歸有懷》等均屬上乘之作。五言律詩時有“懸空飛萬瀑,拔地立千峰”一類佳句。從總體看,其詩氣骨遒勁,亦有意境。著有《吳禮部詩話》,認為“作詩之妙,實與景遇,則語意自別”,強調親歷其境的重要。論詩不拘一格,稱即使盧仝奇怪,賈島寒澀,也自成一家。而對陶淵明的詩則十分推崇。有《吳禮部集》。《元史》卷一九○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法·后二句續前二句法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