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會要》的主要內容,《秦會要》導讀
《秦會要》是記載典章制度的歷史文獻。清孫楷撰。成書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次年刊印。有湘潭孫氏刊本。今人徐復初以孫本手抄本訛誤既多,流傳又稀,為作訂補,1942年撰成 《秦會要輯補》初輯本。1955年群聯出版社出版。1957年徐復復對孫氏原本重加訂補,成重訂本,1959年中華書局標點出版。本書成書之初,知者甚少,自徐氏為之訂補后,流傳遂廣。
孫楷(1870—1907),字漢珣。湖南湘潭人。二十三歲中鄉試舉人。后考取咸安宮教習。旋任知縣,分發四川、委辦天彭縣白水官礦局。光緒三十三年(1907)死于任所。享年37。除著有本書傳世外,孫氏曾參與王先謙 《釋名疏證補》 的撰述。
本書計26卷。卷1—3,世系;卷4—8,禮;卷9,樂; 卷10-11,學校; 卷12—13,歷數; 卷14—15,職官;卷16,民政;卷17,食貨;卷18—19,乒; 卷20-22,刑法;卷23—25,方域; 卷26,四裔。共14門,分隸301目。
本書系追述秦代典制的著作。作者不滿于后世儒者不樂稱述秦制,“使一代憲典,闕然無聞”,乃據《左傳》、《戰國策》、《史記》、兩漢書,以及諸子、雜記、類書等四十余種文獻,鉤稽有關秦代典章制度的資料,分別匯編,以《會要》體例采掇秦代遺制。書中秦制門目俱是作者仿《會要》分類體例編定,所引書目亦注明出處。其述秦制,務求詳全,使散見于文獻的秦制,得到輪廓初具的整理。
秦以苛暴之名昭著后世,然其制度經漢代統治者發揚光大,亦影響持久。但自漢以來,學者寧述漢制,不論秦制,致使秦代典制少有確切的記載。本書發前人之未見,于眾多文獻中挖掘秦制,對之作了較為系統的整理,于研究秦制有重要參考價值。但本書征引古書,往往失之考釋,加以??陛^疏,故多有訛誤。徐復輯補本書的兩種本子亦因成書較早而不及運用考古文物資料,亦是本書的時代局限性所在。
本書成書之后,較少流傳,研究者亦僅徐氏一人,且徐氏首次輯補本書,所握竟是手抄本。其初輯本逐條訂正孫本,凡增敘5萬余言。書末附錄作者及他人的論文8篇。重訂本增辟吊喪、出征、致師、辒涼車、大雨、狼入市、牛耕7目,增訂2萬5千余言,對孫本勘誤訂訛頗多。書末附錄論文亦增至11篇。對研究秦代歷史,頗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 徐復:《秦會要輯補》(重訂本),中華書局1959版。
上一篇:《種藝必用》的主要內容,《種藝必用》導讀
下一篇:《肇域志》的主要內容,《肇域志》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