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圖會》的主要內容,《三才圖會》導讀
《三才圖會》又名《三才圖說》,是明代匯輯古書圖譜并附以文字說明的一部專門性類書。明人王圻與其子王思義編撰。書中匯輯諸家書間有關天、地諸物圖形以及人物圖像三個部分,故以“三才圖會”命名。主要版本有明萬歷年間槐蔭草堂刻本,此本所見有署“男思義校正”本、“曾孫爾賓重校”本和“潭濱黃晟東曙氏重校”本,后兩本均為王思義原刻后印補修本,與王思義本面目已非;另有清光緒年間刻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所藏萬歷王思義校正本影印,間有一二缺葉或漫漶較甚者,取爾賓本配補。此本后增附《三才圖會圖名索引》,以四角號碼為序編錄全書圖名,圖名后注出卷次、頁碼,索引后附有圖名首字筆畫、四角號碼對照表,是現在通用的本子。
王圻(生、卒年不詳),字元翰,號洪州,上海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清江令,調萬安,拜御史。峭直敢言,忤時相,出為福建按察僉事,謫邛州判官。兩知進賢,曹縣,遷開州知州。歷官至陜西布政司參議,乞養歸,其后以著書為事,卒年85歲。所著除《三才圖會》外,又有《續文獻通考》254卷,《稗史匯編》175卷,《東吳水利考》10卷等。
王思義(生、卒年不詳),字允明,圻子。以著述世其家,有《宋史纂要》20卷,《香雪林集》26卷,《故事選要》14卷行世。
該書共106卷,14門。計卷1—卷2:天文門;卷5—卷20:地理門;卷21—卷34:人物門;卷35—卷38:時令門;卷39—卷42:宮室門;卷43—卷54:器用門;卷55—卷61:身體門;卷62—卷64:衣服門;卷65—卷74:人事門;卷75—卷82:儀制門;卷83—卷84:珍寶門;卷85—卷88:文史門;卷89—卷94:鳥獸門;卷95—卷106:草木門。書前有周孔教、顧秉謙、陳繼儒序及王圻自序。從《自序》中可知,此書之發凡起例,皆出圻手,而思義助纂之功亦不可沒。正文每門之下又分若干細目,如“器用”門下又分列古代刀槍劍戟、火箭、飛炬、連弩、鐵鞭、留客住等各種兵器。每目先繪其圖,后加以文字說明,圖文并舉。又如鳥獸門卷2·錦雞。
錦雞腹有彩文,狀如鳩鴿鶯鳥,備五色,如孔雀羽。出于南越山。中歲采捕之為王者冠服之飾。又一名鵕鷩。 (附錦雞圖)
該書“采摭浩博”,內容豐富,但它“務廣貪多,冗雜特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至天文圖像,下至弈棋、牙棋之類,無所不收,總有蕪雜不精之嫌,而且往往憑主觀臆想隨意虛構。其人物一門,繪畫古代名人形象,宛如目睹,其實大都是根據傳聞,甚不可信。如其根據“蒼頡四目”之傳說,即把蒼頡畫成一個有四只眼睛的人。其所附說明,對事物源流也沒有詳加考析。
然明代類書之作繁多,但能圖文并茂者,僅王圻父子之《三才圖會》及章潢之《圖書編》二書。王書之浩博,遠勝章書。且該書圖文互證,細大畢載,足資鉤稽,是查尋古代文物、人物圖像的重要工具書。清陳夢雷纂《古今圖書集成》,頗采摭其圖說;日本編撰的百科全書也大量地采用了該書的圖譜。
上一篇:《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三國演義》導讀
下一篇:《三朝北盟會編》的主要內容,《三朝北盟會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