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鑒類函》的主要內容,《淵鑒類函》導讀
《淵鑒類函》是清代一部在《唐類函》的基礎上又廣集唐至明17種類書之大成的官修綜合性類書。由清人張英、王士禎等奉康熙帝之命編撰。圣祖認為明人俞安期之《唐類函》“博而不繁,簡而能賅”,但“既缺宋以來書,而唐以前亦有脫漏”(《御制淵鑒類函序》),就命張英等在《唐類函》的基礎上,增其所無,詳其所略。康熙四十九年(1710)書成。此書版本很多,最早的本子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內府刻本;后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武英殿刻古香齋袖珍本;清同治、光緒年間南海孔氏三十有三萬卷堂重刻古香齋本;清光緒九年(1883)上海點石齋石印本;清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1916年上海同文圖書館影印本;1932年上海掃葉山房影印同文本;1985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1887年同文書局石印本。其中以1887年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最佳。
張英(1637-1708),字敦復,號樂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1767)時舉進士,一生仕途順利,深受康熙帝賞識,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先后任《一統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著有《周易衷論》等。卒謚文端,賜太子太傅。王士禎(1634-1711),字子真,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謚文簡。論詩創神韻說。所作多寫日常瑣事及個人情懷,模山范水,吟詠風月。生前負有盛名,門生甚眾,影響極大,亦能詞。有《帶經堂集》等。又曾自選其詩為《漁洋山人精華錄》,另有筆記《居易錄》、《池北偶談》等多種。
該書450卷,目錄4卷,共分為45部。計:卷1-卷11:天部;卷12-卷22:歲時部;卷23-卷39:地部;卷40-卷56:帝王部;卷57-卷58:后妃部;卷59:儲宮部;卷60 :帝戚部;卷61-卷117:設官部;卷118-卷121:封爵部;卷122-卷153:政術部;卷154-卷183:禮儀部;卷184-卷191:樂部;卷192—卷205:文學部;卷206-卷229:武功部;卷230-卷241:邊塞部;卷242-卷315:人部;卷316-卷317:釋教部,卷318-卷319:道部;卷320-卷321:靈異部;卷322-卷323:方術部;卷324-卷331:巧藝部;卷332—卷333:京邑部;卷334—卷339:州郡部;卷340—卷354:居處部;卷355—卷358:產業部;卷359—卷360:火部;卷361—卷364:珍寶部;卷365—卷366:布帛部;卷367—卷369:儀飾部;卷370—卷381:服飾部;卷382—卷385:器物部;卷386:舟部;卷387:車部;卷388—卷393:食物部;卷394—卷395:五谷部;卷396—卷397:藥部;卷398:菜蔬部;卷399—卷404:果部;卷405—卷407:花部;卷408—卷411:草部;卷412—卷417:木部;卷418—卷428:鳥部;卷429—卷436:獸部;卷437—卷444:鱗介部;卷445—卷450:蟲豸部。部下分細目,凡2536目,從天地人事到草木蟲魚,內容十分廣泛。每目內容分為5項:第1,釋名、總論、沿革、緣起;第2,典故;第3,對偶;第4,摘句;第5,詩文。其第2項釋名、總論中以《釋名》、《說文》、《爾雅》等書的訓詁,列在最前,經史子集資料次之;第2項的典故是按典故的朝代順序依次排列;第3項的對偶以構句精煉、辭藻美麗為主,不拘引文的朝代;第4項摘語句,或擇序記,或取詩賦,亦不拘引文的朝代;第5項錄詩文,則各依體裁編入其類。所有引文,均注明出處。
每一目內容都分“原”、“增”兩部分。“原”即表示《唐類函》原書所有,而“增”則為清代人編此書時所續增。“原”、“增”二字均為黑地白文,顯得非常醒目。
如:卷10“天部”10,露
露一 增《釋名》曰:“露,慮也。覆慮物也。”原《說文》曰:“露,潤澤也。從雨,路聲。”……
露二 增《古史考》曰:“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實。”……《神異經》曰:“黃父以霧露為漿。”原《漢書》曰:“元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宮。大赦。……”
露三 原玉杯 瓊爵 ……晨降 宵零(《楚辭》曰:“鑿山楹而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霧霧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扉而承宇。”班固《典引》曰:“甘露宵零于豐草,三危軒翥于茂樹。……”)
露四 增太真潤肺(楊太真吸花露以潤肺。)夜侵羅襪(李白詩云:“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原詩人夙行與厭浥之詠,君子春履有怵惕之心。
露五 原詩 北齊邢才子《應詔甘露詩》曰:“膏露且漸洽,凝液汭於旗。草木盡霑被,玉散復珠霏。誰謂穹昊遠,道合若應機。”
“露一”是《釋名》、《說文》中“露”字的訓詁及《毛詩》、《大戴禮記》、《宋書》、《白虎通》等經史子集資料對“露”的記載;“露二”是《古史考》、《漢武故事》、《山海經》中記載的有關“露”的典故;以朝代為次序;“露三”是歷代著作中有關“露”的一些對偶佳句;“露四”與“露三”取材大致相同,是摘取詩、賦、序中有關“露”的語句,如《楚辭》、《吳越春秋》、《后漢書》、李白詩等;“露五”則分不同的體類輯錄有關“露”的詩、詔、序、表、議、啟、賦、文等。其中“露三”與“露四”均用雙行小字注出對偶及摘句的出處,余皆為大字。
《淵鑒類函》之特點有二:
1、網羅宏富。該書是在《唐類函》的基礎上進行增補,所以可說是《唐類函》的擴編。明人俞安期取唐代類書《藝文類聚》、《初學記》、《北堂書鈔》、《白氏六帖》等,刪去四種類書中的重復內容,又補充了杜佑的《通典》、韓鄂的《歲華紀麗》中的許多內容,匯成一書,稱為《唐類函》。《淵鑒類函》則在此基礎上,又取初唐以后至明嘉靖年間的各種類書如《太平御覽》、《玉海》、《孔氏六帖》、《錦繡萬花谷》、《文苑英華》、《天中記》等17種,并采錄二十史及子、集部雜書中的材料。其收羅類書之宏富,“已度越往時。”(張滌華:《類書流別》)《四庫全書總目》也評價它:“計其卷數,雖僅《太平御覽》之半,然《御覽》以數頁為一卷,此則篇帙既繁,兼以密行細字,計其所載,實倍于《御覽》。”
2、體例精密。《淵鑒類函》雖廣取唐至明嘉靖年間的類書及二十一史子集雜書之材料,但其編制體例卻不同于一般類書。其每類內容分為五個部分,開卷即歷歷在目。
總之,《淵鑒類函》采錄資料詳備,編排得體,其輯錄的大量資料,對我們檢索唐宋以至明嘉靖時的典故、辭藻,均大有裨益;尤其是書中釋名、典故兩部分的參考價值更大,備受后人稱頌。書成后,即被多次刊印,影響頗廣,使《唐類函》失去了其文獻方面的價值。故自《淵鑒類函》書成后,《唐類函》就再沒有被重刊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淵鑒類函》評價頗高,譽其“自有類書以來,如百川之歸巨海,九金之萃鴻鈞矣。與《佩文韻府》、《駢字類編》皆亙古所無之巨制,不數宋之四大書也。”
上一篇:《水道提綱》的主要內容,《水道提綱》導讀
下一篇:《玉臺新詠》的主要內容,《玉臺新詠》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