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與反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卡爾·波普爾著。波普爾是出生于奧地利的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定居英國,1965年被授予爵士稱號,現在是英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波普爾在當代西方哲學界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哲學廣泛涉及科學和社會問題,然而,最有名、最有影響的是他的科學哲學。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書中文本根據美國哈珀一羅出版社1968年版譯出,副標題為《科學知識的增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全書圍繞知識通過猜想與反駁、不斷清除錯誤而增長這一主題展開論述,廣泛涉獵知識論、科學論、真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史和社會科學史等領域,包含著許多值得探討的見解。作者認為,科學的精神是批判,即不斷推翻舊理論,作出新發現。就是說,科學就是理性不斷作出的假說,而這假說不斷遭到批判,即被證偽。因此,“可證偽性”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從證偽主義出發,他把科學看做知識增長的動態過程,這就是著名的四段圖式:問題→嘗試性解決→排除錯誤→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猜想——反駁方法記”。作者提出,科學發現包含猜想和反駁兩大環節,通過這兩個環節,科學發現便獲致逼真度高的理論。波普爾的科學哲學在西方科學界產生了相當廣泛的重要影響。
上一篇:《物性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玄中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