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長安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類編長安志》,元駱天驤撰。駱天驤(約1223~1300后),字飛卿,別號藏齋,是世代居住長安的舊家子弟。駱氏早歲即留意于長安故跡,入元后曾任京兆路儒學(xué)教授。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建安西王府時,駱氏曾引導(dǎo)主持營造工作的趙炳遍訪周、秦、漢、唐宮苑遺址。可見他對長安故舊之熟悉。
《類編長安志》10卷,系據(jù)北宋宋敏求所撰《長安志》加以分類刪削,并重新增補改編而成的一部元代新長安志。作者在《自序》中說明編撰此書的原因,即鑒于長安地區(qū)經(jīng)“兵火相焚蕩,宮闕古跡,十亡其九,僅有存者,荒臺廢苑,壞址頹垣,禾黍離離,難以詰問,古志相傳,名皆訛舛。……宋敏求編《長安志》,……故事散布州縣,難以檢閱,……乃翦去繁蕪,撮其樞要,自漢、晉、隋、唐、宋、金迄皇元更改府郡州縣,引用諸書,檢討百家傳記,門分類聚,……析為十卷,目之曰《類編長安志》,覽之者不勞登涉,長安事跡,如在目前。”表明此書意在介紹長安地區(qū)山川地形、歷史沿革、名勝古跡、舊事佚聞之書,以方便前來觀光的客人。其中遺址故跡多經(jīng)作者本人親自考察,頗為翔實可信。又今本宋志有若干脫誤之處,而《類編長安志》未脫,可用以校正。該書為后世了解、認(rèn)識和研究古代長安的全貌和不同的側(cè)面提供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該書最早的版本為元刻本,但已久絕天壤,其后歷明、清兩代至今,迄未重刻重印。1990年中華書局出版黃永年校勘整理的《類編長安志》點校本,系目前最好的版本。
上一篇:《簡·愛》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綱鑒易知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