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宅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泊宅編》,宋方勺撰。方勺,字仁聲,婺州金華人,后寓居烏程泊宅村,因號泊宅少翁。他生活在南北宋之際,對當代時事、人物軼事多所見聞,《泊宅編》就是他的一部見聞筆記,大約成書刊行于南宋初期高宗紹興年間,書前有洪興祖序。此書見于宋元人的著錄均作10卷,刊行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前的李元綱《厚德錄》已經引用了《泊宅編》的內容,其引文也同今傳10卷本相符。但明朝萬歷年間商浚刊入《稗海》的一個3卷本,與10卷本內容互有出入,10卷本共計191條,3卷本只有110條,但3卷本中又有26條為10卷本所不載,因此自3卷本出現以來,就存在著兩種本子孰先孰后,以及經何人增刪的問題。清修《四庫全書》時未找到10卷本,館臣懷疑3卷本并非原帙,而是明人隨意刪削之本。但是今人經過對此書的整理后發現,3卷本雖然篇幅比10卷本少的多,但同樣的條目,3卷本有時卻比10卷本敘述更詳,因此認為3卷本可能為作者的初稿本,在宋代未曾梓行,所以不見著錄和征引,而10卷本則是最后定稿,并于紹興年間刊行。
《泊宅編》主要記載北宋晚期至南宋初年的朝野舊事,尤其對神宗以后的朝廷政爭記載為詳,下卷詳細記述了徽宗宣和年間方臘起義及被鎮壓的始末,在宋人筆記中記載此事最詳。明人曹溶把這段記載摘出,題名《青溪寇軌》,刊入《學海類編》中。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泊宅編》點校本,把3卷本和10卷本一并刊入,以便檢查對照,這是迄今最完備的版本。
上一篇:《沒有財產的權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清代七百名人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