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軼事小說集。晉裴啟撰。書成于東晉隆和(362~363)年間,共10卷,隋唐亡佚。《語林》許多精彩故事為南朝宋人劉義慶所取,納入《世說新語》。另據載,輯本有明《說郛》本,清《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本等。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本,輯得180條,最為完備。《語林》以記述漢魏以后帝王將相及名士的軼事、言談對話為主,是為迎合漢末、魏晉時清議、清談的風尚,并提供了聚談的資料。它同時還披露了其時代士人名流的思想、生活乃至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特別是還有有關魏晉時期政治斗爭的內容,更需要一點敢于觸犯權貴的勇氣。因此《語林》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認識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提供了較可信的文獻史料。《語林》還有獨特的思想和藝術特色。通過《劉越不婢》、《王敦與世儒》、《羊琇釀酒》、《士衡安仁互譏》等幾條小故事,可以發現作者對人物性格和情節沖突的描寫深化了。它不僅在內容上反映了清談風氣的時尚和上流社會腐化墮落的生活,還在技巧上運用了懸念手法、對比手法、性格刻畫以及輕松幽默的筆調和精練的語言。這些均對軼事小說和志人小說的發展有著突破性意義。誕生于我國古典小說草創時期的《語林》在藝術上還有很不成熟之處,如情節比較簡單,基本一事一篇;文辭雖簡卻也有文不成篇的缺憾。
上一篇:《詩的藝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讀書敏求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