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寶刻叢編》20卷,南宋陳思撰。陳思乃臨安市賈,其書編成于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有魏了翁、陳振孫、孔山居士3篇序,其中陳振孫序說:“始?xì)W陽公為《集古錄》,有卷帙次第而無時(shí)世先后;趙德甫《金石錄》乃自三代秦漢而下敘次亡,而不著所在郡邑;及鄭漁仲作系時(shí)、系地二錄,亦疏略弗備;其他如諸道石刻錄、訪碑錄之類,于所在詳矣,而考訂或缺焉。都人陳思,一旦取諸家所錄,輯為一編,以今九城京府州縣為本,而系其名物于左,昔人辨證審定之語具著之。”此書按地登載碑刻,以《元豐九域志》京府州縣為綱,凡石刻可考郡縣者,均分別輯入各路之下,最后一卷收錄不詳其地者。每碑之下均引錄前人考證,并注明其出處。其中所引《寰宇訪碑錄》、《諸道石刻錄》、《集古后錄》、《復(fù)齋碑錄》、《京兆金石錄》、《元豐碑目》等書,今皆散佚不傳,借此可見其涯略。就是所引存世著作,也有較高的文獻(xiàn)價(jià)值,清初朱彝尊就曾輯錄此書所引《隸續(xù)》佚文,以補(bǔ)今本《隸續(xù)》之闕。《寶刻叢編》今天的傳本均有所殘佚,《四庫全書》本殘闕較多,較完備的版本是《十萬卷樓叢書》本,已經(jīng)收入《叢書集成初編》。這個版本缺卷情況如下:第11(秦風(fēng)路、河?xùn)|路)、12(淮南東路、西路)、16(荊湖南路、北路)、17(成都府路)共4卷全缺,第15卷江南東路缺饒州以下,江南西路全缺,第18卷梓州路和利州路只存渠、巴、文3州,其余均缺。
上一篇:《官場現(xiàn)形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宣室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