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玉可碎
【出典】 《南史》卷二一《王弘傳》附《王僧達傳》:“立宅于吳,多役功力,坐免官。后孝武獨召見,傲然了不陳遜,唯張目而視。及出,帝嘆曰:‘王僧達非狂如何?乃戴面向天子。’后顏師伯詣之,僧達慨然嘆曰:‘大丈夫寧當玉碎,安可以沒沒求活。’師伯不答,逡巡便退。”《北史》卷五三《元景安傳》:“天保時誅諸元親近者,如景安之徒疏宗,議請姓高氏。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以白文宣,乃收景皓誅之。”
【釋義】 南朝宋吳郡太守王僧達、北朝齊陳留王元景皓均有“大丈夫寧當(可)玉碎”語。后常用此典表示寧可堅持氣節而死,也不屈辱求生。
【例句】 鐵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論窮達生死,直節貫殊途。(汪莘《水調歌頭·寄有言持志者,未知其用,因賦》2195)這里用“玉可碎”等典表示作者對“持志”的認識。
上一篇:典故《玉關人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玉壺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