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后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原是基督教《圣經》的組成部分,中世紀后,新教徒們將這部分內容排除在正典之外,稱為后典。本書中文本根據聯合圣經公會1979年版譯出,由商務印書館1987年出版。共36萬字。圣經是希伯來人給世界留下的逾越千年的古典叢書。由于年代、作者、內容、文字等原因,圣經引起一些爭議。人們習慣把沒有爭議的經卷稱“正典”,有爭議的經卷稱“后典”。天主教認為“正典”和“后典”都是圣經,只是審定時間有先后之分。而新教只承認“正典”為圣經,不承認“后典”為圣經。因此也可以說,天主教圣經比新教圣經多出的部分經卷就是“后典”。后典的寫作年代,約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00年之間,共有14卷,前幾卷用希伯來文寫成,其余是希臘文?,F在希伯來原文已經失傳。后典內容包括人物傳記,宗教故事,智訓,書信和祈禱詞,宗教色彩強烈,形式生動活潑。例如:“多比傳”是一篇通過講信主的人獲得奇異幫助的故事,教育猶太人要虔誠、講道德,再現了猶太人的宗教與文化生活”?!蔼q滴傳”,是一個描寫女主人公猶滴,如何依靠上帝幫助挽救猶太民族危亡的故事;“所羅門智訓”闡述的是上帝賞賜那些忠信于他的人;“便西拉智訓”用格言形式闡述了宗教、道德及應用自然等方面的問題;“耶利米書信”是先知耶利米寫給猶太人的一封信,講偶像崇拜如何可惡;“瑪拿西禱詞”是一篇懺悔詞。這些內容為我們講述了公元前數世紀猶太人的歷史、生活、思想、禮拜和宗教習慣等有價值的資料,使人們對耶穌生活的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上一篇:《國會政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圣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