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全名《利維坦或物質、形式和教會的、世俗的國家權力》。英國哲學家、法學家、政治學家托瑪斯·霍布斯的一部政治學專著,1651年在倫敦出版。中譯本根據倫敦登特父子出版公司1957年版譯出,商務印書館1985年出版。所謂“利維坦”,是《圣經》中述及的一種力大無窮的巨獸的音譯。作者借用來命名此書,意在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本書是一部國家論的專著,作者從哲學、政治和法律結合的角度,主張國家要有巨大的權力,提出了社會契約說與君主專制說,系統地闡述了對資產階級革命的看法,并認為君主制政府是國家的最佳形式。全書分為4部分,共47章,約40萬字。第1部分“論人類”,闡述了作者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和一般的哲學觀點。第2部分“論國家”,詳述了其以社會契約論為核心的國家學說。第3部分“論基督教體系的國家”,否定自成一體的教會,抨擊教皇的特權。第4部分“論黑暗的王國”,大量揭發了羅馬教會的腐敗黑暗。本書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較早地打破了封建主義的神學體系,擺脫了宗教和教會的束縛。這說明作者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了”,“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申出國家的自然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8頁)這種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考察社會、研究國家,本身就具有革命的性質和進步的意義。作者通過本書開創了用自然法、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的理論系統闡述國家性質和作用的先例,為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君主立憲制政體開辟了道路。
上一篇:《初學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剪燈新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