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隆平集》20卷,北宋曾鞏撰。曾鞏曾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入史館修太祖至英宗五朝國史,此書大概是他在史館期間撰修的一部國史草稿。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曾以此書誤把《太平總類》和《太平御覽》當作兩書為據,懷疑它不是出于曾鞏之手,《四庫提要》進一步加以論證,指出曾鞏之弟曾肇為他作的行狀和韓維為他寫的神道碑都沒有提到曾鞏著有《隆平集》一書,遂將此書定為偽書,說它雖為北宋故籍,但顯系他人托名曾鞏而作。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則引證大量材料,證明此書并非偽作,南宋人除了晁公武外,無人懷疑此書的真實性,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舊聞證誤》、吳曾《改齋漫錄》等都視此書為曾鞏所作,偽托之說不能成立,余嘉錫的這一結論已經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此書記載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5朝歷史,故尤袤《遂初堂書目》稱之為《五朝隆平集》。這部書的體例不太純正,《四庫全書總目》把它列入別史類。此書前3卷體例類似會要,分為館閣、郡縣、官司、典故、戶口等26門,每門分若干條,但卻并非每門都是貫串5朝的系統記載,頗似隨筆札記,大概是作者從會要、實錄、日歷等書中錄出以備修5朝國史紀志而用的材料。從第4卷以下則為列傳,共有284人的傳文,列傳也不是按照常規依時序排列,而是以官職分類,全部列傳共分為宰臣、參知政事、樞密、宣微使、王后、偽國、侍從、儒學行義、武臣、夷狄、妖寇等11類。此書雖然體例駁雜,記事也較為簡略,但是目前存世的記北宋歷史的最早的一部史書,因此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隆平集》今有臺北文海出版社據康熙四十年刊本影印出版的本子。
上一篇:《阿卡奈人》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靖康要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