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地廣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輿地廣記》38卷,北宋歐陽忞撰。自序署為廬陵人,此人生平行實,南宋初人已不知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說:“或云無所謂歐陽忞者,特假名以行其書耳。”其說不知有何根據。后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以歐陽忞名取“心”字為據,推斷其為歐陽修族孫。《四庫提要》謂此書非觸時忌,作者沒有偽托他人的必要,也不同意晁公武的說法。本書自序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間,其中說:“凡自者史官之作,與夫山徑地志,旁見雜出,莫不入于其中,庶幾可以成一家之言,備職方之考,而非口傳耳受,嘗試之說者也。”
《輿地廣記》是北宋的3部地理總志之一,樂史的《太平寰宇記》記載的是宋初太平興國間的政區制度,神宗時官修的《元豐九域志》記載的是北宋中期元豐年間的政區制度,而這部《輿地廣記》則記載的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間的政區制度。這部地志在內容和體制上都與前面兩書有所不同。第1到第3卷專記歷代疆域政區沿革,從《禹貢》九州、舜十二州、先秦七國、秦40郡、漢13刺史部、晉19道直到唐15道、唐藩鎮止,都是先列各代郡國,然后在下面注出北宋末年相應的郡縣,五代因距離較近,所以只列各朝統轄的州名,不注宋的郡縣。這樣列出的歷代政區沿革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四庫提要》稱其“體例特為清晰”。第4卷依次列出宋代各路、州、軍的名稱,實際上相當于一個目錄,從第5卷以下即逐路記載北宋末年的政區制度,所記重在沿革,內容簡明扼要,頗便查閱。像燕云十六州等等當時不在宋的轄區范圍之內的州郡,則附于各路之后,稱為化外州。
此書較通行的版本是《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至正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輿地紀勝》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