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是《四庫全書總目》的一個縮編本。乾隆三十九年(1774)七月,乾隆皇帝因考慮到《總目》匯輯各書提要多至萬余種,卷帙浩繁,將來成書后翻閱不易,因此特下令另編一部簡明目錄。紀昀、陸錫熊等總纂官親自主持簡目的編纂工作,在第一部《四庫全書》編成抄好之后,于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編出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以皇第六子永瑢領銜纂修奏進,同年,在四庫館任分校的趙懷玉錄出一部《簡目》副本,兩年后刊刻于杭州,從此《簡目》就在全國各地普遍流傳開來。
《簡目》不載《總目》中的存目書,只著錄收入《四庫全書》的全部書籍,每部分的解題僅注明卷數、作者姓名,然后用一兩句話說明此書的內容大要。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它是一種更合適的指點讀書門徑的工具書,魯迅先生曾開過一張包括12種重要古籍的必讀書目,其中就有這部《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他在書名下面注明:“其實是現有的較好的書籍之批評,但須注意其批評是‘欽定’的”。
由于《簡目》的刊行比《總目》的最后定稿要早許多年,因此在兩書之間存在著某些出入。《四庫全書》修成之后,曾經多次對書籍進行過增補和撤換,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乾隆五十二年對李清、周亮工、潘檉章、吳其貞的11種著作的撤毀,隨著四庫書籍的變動,《總目》也一再加以修換。因為《簡目》基本上反映的是《四庫全書》的最初狀況,它對研究《四庫全書》修成后歷次撤換書籍的情況很有參考價值。李清等人被撤毀的11種著作,它們的解題在《簡目》中都能找到,而在《總目》定本中已被撤掉。
《簡目》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斷句本,1964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用這個本子重印,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1版。
上一篇:《商君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國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