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庵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元張翥所撰之詩歌集。其主要版本有:朱竹垞藏初釋大抒手抄本(藏北圖)、《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張翥(1287~1368),字仲舉,號蛻庵,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寓錢塘(今浙江杭縣)。從學于李存、仇遠,以詩文名。至正初為國子助教,以翰林編修預修遼宋金史。累官翰林侍讀兼祭酒,以翰林承旨致仕,封潞國公。《蛻庵集》5卷。卷1五言古詩,卷2五言律詩;卷3至卷5為七言律詩。釋蒲庵《蛻庵集序》云:“逮及于元,靜修劉公復倡古作,而一變浮靡之習,子昂趙公起而和之,格律高深,視唐元愧。至若德機范公之清淳,仲弘楊公之雅贍,伯生虞公之雄逸,曼碩揭公之森嚴,更唱迭和于延祐、天歷間,足以鼓舞學者而風歷天下,其亦盛矣哉! 河東仲舉張公,生于數(shù)君子之后,以詩自任五十余年,造語命意,一字未嘗茍作。……善賦之士,往往主乎性情,工巧非足尚。蓋性情所發(fā),出于自然,不假雕繪。觀公之詩,知公之所序厚矣。春空游云,舒斂無跡,此其沖淡也;昆侖雪霽,河流沃天,此其渾涵也;灝氣橫秋,華峰玉立,此其清峭也;平沙廣漠,萬馬驟馳,此其俊邁也;風日和煦,百卉競妍,此其流麗也。寫情賦景,兼得其妙,讀之使人興起,誠為一代詩家矣”。紀昀在《四庫全書·蛻庵集提要》中說:“翥嘗從學于李存,傳陸九淵之說;詩法則受于仇遠,得其音律之奧。其詩清圓穩(wěn)帖,格調(diào)頗高,近體長短句,極為當時所推,然其古體亦伉爽可誦,詞多諷諭,往往得元白張王之遺,亦非茍作。王士禛《居易錄》曰:‘蛻庵元末大家,古今詩皆有法度,無論子昂伯庸輩,即范德機、揭曼碩,未知伯仲何如。’其論當矣。”張翥詩中秀句迭出。如《望江》:“半嶺彩霞纏落日,一川紅樹照西風。”《寄成居竹黃舜臣》:“大漠平鋪沙雪去,遠山直枕海云開。”《東坡淮口墨跡卷后有黃策詩》:“山川如故人何在?天地無情水自流。”
上一篇:《蜃樓志全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袁中郎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