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雀圖
北宋·崔白作
絹本淡設(shè)色
縱三○厘米
橫六九.五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鳥類中和人接觸最早最多的,麻雀當是其中之一。根據(jù)文獻記載,從花鳥畫發(fā)展之初的南朝宋之顧景秀,便是以畫蟬雀扇開端的。《歷代名畫記》卷六《顧景秀傳》說:“宋武帝時畫手也……武帝嘗賜何戢蟬雀扇,是景秀畫。后戢為吳興太守,齊高帝求好畫扇,戢持獻之,陸探微、顧寶光見之,皆嘆其巧絕。……始變古體,創(chuàng)為今范,賦彩制形,皆有新意。扇畫蟬雀,自景秀始也……”其后,蟬雀便成為花鳥畫的傳統(tǒng)題材之一,如南齊的丁光,謝赫《古畫品錄》便說他“擅名蟬雀”。唐代劉孝師畫“鳥雀奇變,甚為酷似”(《歷代名畫記》)。大花鳥畫家邊鸞“凡草木、蜂蝶、雀蟬,并居妙品”(《唐朝名畫錄》)。五代黃筌《珍禽圖》中有麻雀。元王淵摹黃筌《竹雀圖》今尚存世。宋初黃居寀的《山鷓棘雀圖》有山雀,遼寧遼墓出土的花鳥畫軸有麻雀。到了北宋中期的崔白,尤以畫雀著名。董逌《廣川畫跋·書崔白〈蟬雀圖〉》說:“崔白為蟬雀,近時為絕筆,非居寧、牛戩輩可頡頏其間。”文獻所載及今存崔白以麻雀為題的作品有《水墨雀竹圖》、《蟬雀圖》、《喧晴圖》、《寒雀圖》。《寒雀圖》是他今存畫雀的代表作。
寒雀圖
全圖構(gòu)思著眼一個“寒”字。用寒枝向左右展開,其支點在中間偏左處,粗干、枝條、麻雀,主要安排在左側(cè),使畫面不致平板單調(diào);右旁則伸出玲瓏多變、相互掩襯的細枝,雖只畫兩只麻雀,但神態(tài)夸張,用以壓住畫面。此外則全部空白,令人聯(lián)想到寒冬的一片雪地。“崔白”兩字署在粗枝之下不很顯眼處,這也是北宋畫家署款的習慣。麻雀是此畫的主體,左起第一只伸嘴理羽,次為松羽閉目養(yǎng)神,再次為伸頭呆望,表現(xiàn)出嚴寒中的畏縮神態(tài)。第四只安排在粗枝背面,作鳴叫狀。第五只作正面描寫,解剖透視都很合理,表現(xiàn)難度很大。六、七兩只各向左右伸首,以向兩頭呼應(yīng)。第八只作剛棲到細枝上,倒掛,重心未穩(wěn),極盡生動之致。右旁盡頭一只,則作展翅飛來,內(nèi)向呼應(yīng)。畫麻雀用較工細的手法,毛茸茸的羽翼,一筆筆畫出,然后用淡色渲染,基本上是傳統(tǒng)的手法,動態(tài)神情,生動傳神。工筆設(shè)色的麻雀畫至此已經(jīng)完全成熟。畫樹用水墨,先用干筆勾出樹干與枝條,然后加以皴擦,淡墨渲染,細枝挺勁,是文人寫意的手法。此卷雖然不像《雙喜圖》那樣明顯地體現(xiàn)出崔白在花鳥畫中的變革精神,但立意深邃,耐人尋味。全畫氣韻生動,較之今存黃居寀的《山鷓棘雀圖》確已前進了一大步。
上一篇:《猴貓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禽兔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