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簡介|介紹|概況
五代詞篇名。韋莊作。清張惠言說:“上云‘未老莫還鄉’,猶冀老而還鄉也。其后朱溫篡成,中原愈亂,遂決勸進之志。故曰‘如今卻憶江南樂’,又曰: ‘白頭誓不歸’,則此詞之作,其在相蜀時乎。’”(《詞選》)譚獻說:“‘卻憶’、‘此度’四字,度人金針。”(《詞辨》)近人李冰若說:“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詞,其妙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艷。按韋曾二度至江南,此或在中和時作,與入蜀后無關,張氏《詞選》好為附會,其言不足據也。”(《栩莊漫記》)唐圭璋說:“此首陳不歸之意。語雖決絕,而意實傷痛。……詞言江南之樂,則家鄉之苦可知。兵干滿眼,亂無已時,故不如永住江南,即老亦不歸也。”(《唐宋詞簡釋》)徐培均認為“詞似寫艷情,然其中亦有寓意,即張惠言論及前詞時所說: ‘此章述蜀人勸留之辭,即下章云:“滿樓紅袖招”也’。所以,對于這首詞,不能僅從字面上來理解。”(唐宋詞小令精華》)沈祥源、傅生文說:“這首詞也是追憶詞人于翩翩少年之時,在江南冶游生活,反映了封建時代文人學士的某些生活側面,表現了他們的一些消極情趣,不過,我們更應該從詞的表面看到一些內涵。猶如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所說。”(《花間集新注》)葉嘉瑩說:“他內心正是不能忘懷過去的紅樓的那一份深切的思念。”(《唐宋詞十七講》)施蟄存說張惠言“僅摘取二句,妄加附會。既以江南為指蜀中,則‘卻憶’二字何解乎?詞云:‘白頭誓不歸。”未白頭之言也。‘此度見花枝’,即‘滿樓紅袖招’之時也。此二詞皆北歸后憶江南游冶之樂而作,何與于入蜀后勸進之志乎?端己有詩云:‘南郊公子夜歸聲,數炬銀燈隔竹明。醉憑馬鬃扶不起,更邀紅袖出門迎’。此與‘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同一意境,想端己于此景此情,印象必深也。”(《讀韋莊詞札記》)這首詞言淺意深,用意委婉,無限纏綿之情,溫厚之旨,透露于字里行間。
上一篇:《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