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岱宗夫如何》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杜甫作。《望岳》共三首,分別詠南岳、東岳、西岳。此詩詠東岳。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此望東岳而作也。詩用四層寫意:首聯遠望之色,次聯近望之勢,三聯細望之景,末聯極望之情。上六實敘,下二虛摹。岱宗如何,意中遙望之詞。自齊至魯,其青未了,言岳之高遠。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鐘。矗天而峙,昏曉于此判割。二語奇峭。王嗣奭《杜臆》云:‘“蕩胸”句,狀襟懷之浩蕩。“決眥”句,狀眼界之空闊’。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頂,所云“一覽眾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絕頂也。’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蕩胸由于層云之生,上二字因下。決眥而見歸鳥入處,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順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又,“少陵以前題詠泰山者,有謝靈運、李白之詩。謝詩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卻平淺。李詩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復,此詩遒勁峭刻,可以俯視兩家矣。”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公望岳詩凡三首,此望東岳也。越境連綿,蒼峰不斷,寫岳勢只‘青未了’三字,勝人千百矣。‘鐘神秀’,在岳勢前推出; ‘割昏曉’,就岳勢上顯出。 ‘蕩胸’、‘決眥’,明逗‘望’字。末聯以將來之凌眺,剔現在之遠觀,是透過一層收也。仇氏詳注以遠望、近望、細望、極望,分配四聯,未見清楚。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豈惟鐫剋年月云爾。”武漢大學中文系《新選唐詩三百首》:“詩中勾勒出泰山磅礴聳峙的氣勢,蒼翠蔥郁的景色,以及‘一覽眾山小’的胸襟,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懷。”今人張碧波、鄒尊興《新編唐詩三百首譯釋》:“贊美了泰山高大而又神奇的景象,借以表現了詩人青年時代豪爽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此詩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作品,詩中描繪了泰山雄偉神秀的氣象,抒發了勇于攀登、積極向上的進取情懷。全詩以“望”字統攝,意境開闊,格調高昂。首兩句設問自答,緊扣題面,大氣包舉,神采飛揚;三、四句承“青未了”,“鐘”、“割”二字,常中見奇;五六句進一步寫泰山景色及望岳感受,狀襟懷之浩蕩,眼界之空闊;尾兩句寫向往登臨峰頂,極目遠眺之豪情。由景及情,虛實相映;音節鏗鏘,語言警拔,“氣骨崢嶸,體勢雄渾,能直駕齊梁以上”(清仇兆鰲《杜詩詳注》)。
上一篇:《曹劌論戰》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望海潮·東南形勝》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