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集·全元散曲
元代散曲總集。今人隋樹森編纂。共收入散曲作家二百十三家,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套曲四百五十套?!疤圃娝卧~元曲”,是現代讀者非常熟悉的流行說法,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等元曲作家,在現代學者寫的文學史上,也與屈原、杜甫、蘇軾等經典作家占有相同的地位?!霸狈譃?“戲曲” 和 “歌曲”兩類,前者就是雜劇,后者就是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數,小令是單支曲子,套數是組曲。這種可長可短、可歌可吟的形式,在元代就成為江湖文人、落拓書生舒憤遣愁發牢騷的主要工具。因此,元代散曲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自然、本色、灑脫、開放,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比起唐詩宋詞來,元代散曲別有一番天地,別有一種情趣。其表現出來的情趣和價值觀念,令現代某些學者時常感到非常尷尬。如現代某些學者將關漢卿塑造為 “斗士”,儼然如 “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對黑暗社會不屈不撓。其實,翻開《全元散曲》,找到套曲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原文,讀者一定會啞然失笑: 這原來是寫下嚴肅作品 《竇娥冤》 的作者關漢卿的浪漫宣言: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明清兩代,散曲進入上流社會,許多貴族文人包括帝王酒酣耳熱之后,忍不住 “淺斟低唱”,留下了許多佳構。今人謝伯陽編有 《全明散曲》 和 《全清散曲》,可供觀覽。
上一篇:文學·文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下一篇:文學·文集·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