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近代江西詩詞·清前期江西詩詞·甘汝來、萬承蒼、李紱·李紱
李紱(1673~1750),字巨來,號穆堂,臨川縣人。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以五經鄉試第一,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雍正二年(1724)巡撫廣西,不久成為直隸總督。為官正直,體恤百姓。雍正四年,劾河南總督田文鏡橫行鄉里,田文鏡反告李紱結黨營私。雍正五年以營私議罪二十一條,身系獄中,整日讀書,縛至刑場,面無懼色,以家世清白為朝廷所赦。出獄后奉敕主修《八旗通志》《廣西通志》《畿輔通志》等。乾隆元年起詹事府詹事,終內閣學士。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十五、《江西通志》等。
李紱在文學、理學上均有成就。文學著作有《穆堂類稿》《續稿》《別稿》。現存《穆堂初稿》五十卷及《別稿》五十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421冊第22頁影印上圖藏清道光十一年奉國堂刻本。理學宗陸象山,著《陸子學譜》《朱子晚年全論》《陽明學錄》諸書,力圖調和朱陸“尊德性”與“道問學”之說。李紱一生勤于治學,尤通史學,對王安石變法有所辨正,蔡上翔寫《王荊公年譜考略》一文多引其說。另著有《春秋一是》等。
其敘事詩,有為忠臣烈女頌贊或辯誣之作,義正詞嚴,滿腔正氣,頗有氣勢。如《峽江烈孝詩》:
峽江古金川,練公最奇崛。遺風里閭盛,士女識忠節。有明國運終,流冦作妖孽。獻賊尤兇殘,原野饜膏血。其徒張其在,虐焰燎袁吉。蔓延至硯溪,胡氏衣冠列。于赫楊太君,罵賊氣不屈。穿齦碎張齒,噴血斷顏舌。二子故文弱,孝義激倉猝。裂眥起徒搏,白刃怒可奪。若坦從母亡,若均力已竭。仆地就駢誅,有婦志尤烈。涕泣護夫體,玉碎蘭芽折。愿從我姑死,庶幾我夫活。吾聞曾文忠(櫻),大節高門閥。故應群從間,教成到閨闥(若均婦為文忠從子)。世衰正氣微,忠孝不可詰。死生亦大矣,轉念足已失。偉哉胡氏門,卓犖萃三杰。諸孫我同譜,舊事語酸咽。使舟行皇皇,無由拜碑碣。短章志感喟,頑懦藉奮發。風濤怒擊撞,魂夢夜超越。
寫明末峽江胡氏一家面對亂賊的暴行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與忠烈義舉,令人激憤。開篇先交代峽江從明初練子寧以來就有忠節的傳統,接著敘寫亂賊對峽江的燒殺擄掠。然后,濃彩重墨地敘述胡氏一家反抗流寇的行為:楊太君罵賊而被碎齒斷舌,兩子若坦若均與亂賊誓死搏斗而被殺,兒媳曾氏(忠烈之士曾櫻的侄女)也因護衛若均而死。滿門忠烈,氣薄云霄。最后,交代寫作的緣由及意義,并表達了舟行不能拜祭胡氏一家碑碣的遺憾。全詩慷慨淋漓,感情充沛,氣勢盛大,詩人的桑梓情懷也流露其間。又如《讀危太仆云林集》:
唐宋為古文,大家才七人。南渡遂萎苶,得貌遺厥神。有元運隆盛,大文興崇仁。吳虞啟先鞭,斯文絕復新。后勁得云林,如《國風》有《豳》。宋王拜下風,國史功不湮。偶然履橐橐,上嫌稱老臣。御史乃希旨,元故臣宜擯。和州看余廟,于事猶輕塵。論者不復察,集矢何龂龂。豈知公出處,大節光霄旻。言事既激烈,邪閉善則陳。倉卒起田間,辭祿已五春。投井義不屈,存史情亦真。興朝訪故老,四國響然臻。聊因國史出,夙志將一伸。區區圭組榮,浮云謝天民。青田亦仕元,佐命持衡鈞。松雪亦承旨,實宋天潢親。不知持論者,比此何等倫。掩卷三嘆息,流俗多頑嚚。
此詩為曾經仕元的臨川金溪人危素辯誣,對流俗言論加以駁斥,對危素的文學與史學貢獻加以肯定與褒揚,持論有據,擲地有聲。其中也不乏詩人的桑梓之情。
其和韻、次韻之作,如《新城邸舍和壁間感柳韻》:
十年依約玉堂春,宮柳和煙不惹塵。今日飄零向歧路,靈和殿里更何人。
此為新城縣旅館墻壁上《感柳》詩的和韻之作,把飄零之感打并入離情。據《至大金陵新志》載:“齊靈和殿,在臺城內。考證:齊武帝時,益州刺史劉俊獻蜀柳,帝命植于靈和殿下。三年柳成,枝條柔弱,狀如絲縷。”詩以柳為媒介,今昔對比,透過離情寫盡飄零之感,真摯動人,風格含蓄蘊藉,耐人尋味。又如《北蘭寺和巡撫宋公韻六首》:
高高下下勢相仍,貪看池亭次第增。游客不聞車馬至,豈能容易見山僧。
北蘭秋草露華滋,荷蓋空余葉滿池。卻愛西山萬紅樹,朝陽看到夕陽時。
楝花坪上更攀躋,塵額何人拂舊題。惟有征帆吹不盡,長風日日大江西。
畫眉啁哳閉筠籠,鶗鴂先鳴候不同。莫怪禪庭芳草盡,樹頭還有白頭公。
參寥舊日泉同酌,慧遠當年酒可賒。敢效江南韓相國,衲衣歌院接紅牙。
惆悵山川萬古心,閑情一往向禪林。子衿使節難同調,愁苦歡愉各自吟。
此為巡撫宋犖《西陂類稿》所載《秋日重過北蘭寺六首》[1]的和韻之作,據《江西通志》卷四十八、卷五十八,宋犖任江西巡撫五年(康熙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即1688~1692年)。又據宋犖《漫堂年譜》記載:“(康熙)三十年辛未,余年五十八歲。五月于北郭北蘭寺修復列岫亭、秋屏閣,建煙江疊嶂堂。余放衙后常偕名流如邵子湘長衡、朱悔人、載震及兒侄輩,訪老僧澹雪,茶話清吟或至竟日,其地遂為豫章名勝。”[2]此次唱和當在康熙三十年(1691)。與宋犖原唱相較,李紱和作毫無遜色之處,只是宋作情韻稍勝,李作更顯才情并茂,難怪楊希閔《鄉詩摭譚》卷十中稱其“詩有才氣,凌厲無前,尤工次韻,揮斥如意”。
其寫景詩也頗顯才情,如《大庾嶺》:
岷山之陽至衡山,蜿蜒磅礴郴永間。五嶺連綿一千里,大庾矗立尤巑岏。峰巒東走絡吳越,坡陁南下開甌蠻。名山際海萬無算,粲若星宿來回環。孫曾滋大祖當念,柯條雖繁根不刋。我來孟夏日已暑,半空倐歘風雨寒。初緣仄徑入煙靄,直盤層岫窮云端。怪石對列虎蹲怒,長松百丈龍拏騫。云封佛寺漫荒忽,曲江像設猶嚴尊。振衣俯瞰浩莽渺,山川漠漠無涯垠。嬴劉世遠不可考,鉤梯開鑿誠茫然。強為山靈立名字,因緣庾勝連梅鋗。時清四海等同室,棄捐險阻開重關。安事陸賈騁詞說,豈煩楊仆橫戈鋋。乃知威德自廣大,皇華萬里通輶軒。登車卻循曲磴下,劃然一笑天海寬。
以七言古詩形式吟詠大庾嶺,在同題之作中頗顯個性。寫景闊大,氣勢磅礴,有太白遺風,頗顯才情,但語言自然天成卻遠不及李白。其題畫詩《題方伯彭樂君春雨勸農圖》二首,可見其重農愛民情懷:
當年位置南宮榜,杜牧文章第五人。今日披圖見風度,勸春耕自勝傷春。
周家穡事開王業,食固民天不可輕。他日調羮親鼎鼐,應知粒食最關情。
注釋
[1]宋犖《西陂類稿》卷十第十二頁《秋日重過北蘭寺六首》原詩:薄書煙海坐相仍,秋日羈愁一倍增;何處空林堪脫帽,只應還訪北蘭僧。竹徑茅堂蘚色滋,芭蕉葉大蔭方池;到來空綠生衣袂,恰好詩翁著句時。荒阜孤亭緩步躋,楝花坪好故人題;香篝茗碗才料[平聲]理,苦被蟬聲趲日西[楝花坪為邵子湘題]。煙江疊嶂曾看畫,列岫亭邊畫意賒;奇絕廬山飛鳥外,一痕晴碧落檐牙[宋王晉卿有煙江疊嶂堂圖]。澹雪泉開碧筱籠,酌來真與錫山同;太平寺里夸牛乳,傖父應知是杜公[泉舊名俗甚,亦子湘放參寥泉例以澹雪名之]。偃仰禪關愜素心,黃昏待月向風林;騶人莫漫催歸騎,且聽莎雞自在吟。[2]宋犖:《西陂類稿》卷四十七《漫堂年譜二》,第4頁。
上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清前期江西詩詞·李元鼎、賀貽孫、李來泰·李來泰
下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中期江西詩詞·明中期詞人·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