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鹽船文》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清汪中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儀征沙漫洲船失火。火勢之兇猛,致使百余船只為其所吞噬,千余船民焚為灰骨。作者時寄居儀征,遂作此文,以抒哀痛。清杭世駿《哀鹽船文·序》說:“(汪)中好深湛之思,故指事類情,申其雅志,采遺制于《大招》,激哀音于變徵,可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者矣!”近人古直《汪容甫文箋·敘錄》說:“今觀其《廣陵對》、《哀鹽船文》……至誠激發,溢氣坌涌,形貌不同,而皆合于《小雅》、《離騷》之致。”今人馮其庸等《歷代文選》說:“作者懷著對船民十分哀切和同情的心情,用極其生動、準確、精煉的筆墨,描繪了鹽船失火的慘狀。它象一幅色彩斑爛、富有立體感的巨幅油畫一樣,把鹽船火焚時的一幕幕怵目驚心的悲慘圖景凸現在讀者面前,生動地寫出當時烈焰沖天,群聲嘶號,衣繒敗絮飛揚的情狀。”今人楊稚說:“縱觀全文,一種哀怨之氣充斥于中,其慘惻嗚咽,語出肺腑。文章呈現著‘壯美’的藝術特征。船民的遭遇堪稱悲慘,作者確也抒發了無限的同情。然而,我們從中感觸到,作者行文大氣磅礴,如黃鐘大呂,高潮迭起,形成悲壯之美。”(《古代散文鑒賞辭典》)此文為汪中二十七歲時作。文中對乾隆三十五年儀征沙漫洲鹽船失火,人聲哀號,衣絮亂飛的慘狀和大火前后的環境、氣氛,作了具體、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船民遭此災難的深切同情。文章描述失火情狀,一面以時間先后為主軸,控引整個事件的描寫次序;一面以失火時的環境、氛圍、船民掙扎及死后形骸枯焦的各種慘象為輻輳,多方面地展示當時火焰沖天、煙炎彌漫,群聲嘶號,枯木焦尸,橫浮江面的慘況。用語準確、精煉,設喻貼切,描摹生動,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此篇為駢文,句式整齊,詞藻典雅,然敘述言情皆出之自然,無斧匠雕琢之痕。當時著名學者杭世駿適主揚州安定書院,讀之深加禮敬,并為之作序,稱許此篇“可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者矣。”
上一篇:《和氏獻璧》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哭晁卿衡》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