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李白作。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即‘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意,出以遙曳之筆,語意一新。”今人安旗等《李詩咀華》:“從詩題開始,筆端就帶上了感情。‘聞”字表明,詩人是在昌齡赴貶所之后,才得到消息。聞之恨晚,當即寫了這首詩寄給遠方的友人,以表示自己的關切和同情。‘遙有此寄’四字,下得鄭重,教人掂得出遠隔千里寄去的這首小詩中包含的一片悃誠。……生活是苦澀的,但它滲入了溫馨的友情,苦味就沖淡了許多,因而,整首詩盡管充滿戚傷,但也顯示出一種幽柔的美感。”今人沈祖棻說:“(‘我寄愁心’)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明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她,是多么的多情啊!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唐詩鑒賞辭典》)此詩為李白聽到好友王昌齡遭受讒毀、被貶為龍標縣尉的消息時所作。運用比興的手法,對王昌齡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首句寫景,切合當時情事,融情入景;次句直敘其事,見遷謫之僻遠,悲含其中;后兩句抒情,想象豐富,情感濃摯。尾句以景作結,情味悠長。
上一篇:《閑居初夏午睡起》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閻典史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