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饒州坐客語食河豚魚》簡介|介紹|概況
宋詩篇名。梅堯臣作。歐陽修云:“河豚常出于暮春,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圣俞平生苦于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思極艱。此詩作于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刻而成,遂為絕唱。”(《六一詩話》)孔毅夫《雜記》云:“永叔稱圣俞《河豚》詩云云,乃永叔褒譽之詞,其實不爾。此魚盛于二月,至柳絮時,魚已過矣。”(蔡正孫《詩林廣記》引)葉夢得《石林詩話》云:“謂河豚出于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陰最先得。……柳絮時,人已不食,謂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蟲,故惡之,而江西人始得食。蓋河豚出于海,初與潮俱上,至春深,其類稍流入于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朱文公語錄》云:“梅圣俞《河豚》詩,當時諸公說道恁地好。據某說,只是個上門罵人的詩。 只似脫了衣服,上人門罵人祖罵人父一般,初無深遠底意思”。清翁方綱說:“宛陵以河豚詩得名,然此詩亦自起處有神耳。”(《石洲詩話》卷三)陳衍說:“此詩絕佳者實只首四句,余皆詞費。”(《宋詩精華錄》)今人金性堯認為“此詩作于景祐五年(一○三八),借此諷世,因為世上自有一些明知會喪命卻拼死吃河豚的人。”(《宋詩三百首》)《宋詩鑒賞辭典》收周嘯天的鑒賞文章,云:“古人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類在制訂食譜的問題上也是富于冒險精神的。綜觀全詩,堯臣對南方人‘拼死食河豚’的精神,還是頗為嘉許的。但他沒有這樣說,而是設為論難,通過詩中‘我’與南方人的詰辯,及‘我’的妥協,隱隱地表達了這個意思”。這首詩構思奇特,風格恢詭,旁征博引,議論縱橫,以文為詩,又有很強的抒情性和形象性。
上一篇:《蘇秦止孟嘗君入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荊軻列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