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目醒心編》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短篇小說集,十六卷,每卷二、三回不等,共三十九回。題“玉山草亭老人編次”,“云間(一作葺城)自怡軒主人評”。作者杜綱,字草亭,乾隆年間江蘇昆山人,老不得志,著書自娛,有《近是集》、 《北史演義》、 《南史演義》等作,本書寫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評者許寶善,字敩虞,一字穆堂,號自怡軒主人,江蘇青浦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進士。本書今存乾隆五十七年原刊本、道光九年達道堂鐫藏本、咸豐二年三星堂刊本,同治十二年大德堂、大文堂、 富春堂等刊本,并有古典文學出版社據亞東圖書館紙型鉛印本。
作品每卷演一個故事(卷九除外),但入話特長,往往占一回篇幅,幾乎成一獨立短篇,是與他書不同處。內容大抵勸善懲惡,宣揚忠孝節義等封建道德和因果報應等迷信思想。可分三類:第一,鼓吹孝義節烈,灌輸封建道德,集中的有三篇。卷一《走天涯克全子孝 感異夢始獲親骸》,敘乾隆年間昆山孝子曹士元歷盡磨難,尋得客死在外的父骸。卷四《活全家愿甘受辱徇大節始顯清貞》,敘寧國崔氏于荒年借改嫁得聘金救全家,自己于轎中縊死。最突出的是卷二《馬元美為兒求淑女 唐長姑聘妹配衰翁》,敘唐長姑于夫死子亡后,為使夫家不絕后,極力撮合十九歲的妹妹嫁給六十七歲的公公馬元禮,待妹克盡婦道。這本是被封建禮教嚴重扭曲的人物,其舉殊為荒唐,其父母與公公初均不允,元禮云: “吾與汝父誼若兄弟,伊女猶吾女。無論汝妹年輕,不應嫁吾垂老之人,且天下焉有姊為媳而妹反作姑之理!”長姑則以死相要挾,卒成其事。作者盛贊其為: “天生大奇女子”, “果有大才大識”,“將人所不敢為不能為的難事,辦得易如反掌”, “祖宗血食賴以延,后代子孫賴以興,干出來的事,為夫家絕大的功臣,豈不令人敬羨!”作品還把其妹亦寫成同樣人物,甘受擺布,以做陪襯,并說此均馬家世代行善所致,代表了作品的思想傾向。第二,五篇寫官貪吏虐,強梁橫行,是作品的積極部分,有一定認識價值。其中,卷五《執國法直臣鋤惡 造冤獄奸小害民》,敘明嘉靖年間白蓮教余黨李福達,易名張寅,夤緣托庇于武定侯郭勛,不只逍遙法外,還當了山西太原衛指揮。 后為鄉人識出,檢舉下獄,但由于郭勛的左右,檢舉者抵死,審問者充軍,表現了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敗。卷八《御群兇頓遭慘變 動公憤始雪奇冤》,敘汪婦淫蕩, 日與眾惡少鬼混,且欲拉其媳張氏下水。張不從,為眾惡少打死,其父鳴于官,因惡少與官府有勾結,竟不得申,因此激起公憤,神亦示夢于縣令,冤始雪。寫斷獄的還有卷十六《方正士活判幽魂 惡孽人死遭冥責》,敘書生朱柏廬被邀至陰間審案,先食鐵丸,徇私情則鐵丸從內燒起,遂從公斷。以陰間與陽間相對照,借以揭暴官場黑暗,官吏徇私舞弊。卷十一《詐平民恃官滅法 置美妾借妓營生》,則著力塑造一昏貪官吏形象,寫廣西秀才蓋有之,夤緣謀得萊蕪知縣之職,詐害良民,刮盡地皮。被革職后至揚州開妓院,賺黑心錢,享風流福,并視為子孫無窮之計,后因此家破人亡。此篇雖出模仿,但對這一人物的貪鄙無恥刻畫得頗淋漓盡致。卷十《圖葬地詭聯秦晉 欺貧女怒觸雷霆》,敘歙縣陰員外為圖朱漁翁家風水葬地,詭娶其女,而將漁翁夫婦及其女凌逼至死。后遭報應。此篇與卷八均涉鬼神之說,但不減作品的認識價值。卷六《愚百姓人招假婿 賢縣主天配良緣》,亦可附此類,敘崇明富商錢剝皮謀娶卜者老王之繼女壽姑為妾,老王不允,便賄賂官府判奪,直至新官上任,才得改判。第三類,勸善懲惡,宣揚因果報應,其他各卷,亦涉此內容,比較集中的有七篇,在書中所占比重最大。卷三《解己囊惠周合邑 受人托信著遠方》,寫德清蔡節庵因憐窮民解糧之苦,獨任漕運之差,又代一山西客商發運貨物,分文不取,災年中并捐銀完全縣錢糧,因之得善報,子孫科第不絕,富貴久遠。卷七《仗義施恩非望報 臨危獲救適相酬》,敘富公子曾志曾放一賊,救一女,后在危難中均得其相報。卷九《賠遺金暗中獲雋 拒美色眼下登科》敘常州康友仁因賠償所拾遺金、長沙陸德秀因不納私奔之女而中舉、中進士,宣揚要廣積陰騭。卷十二《驟榮華頓忘夙誓 變異類始悔前非》,敘胡君寵忘恩負義,轉生為犬。卷十三《爭嗣議力折群言 冒貪名陰行原德》,敘姑蘇程氏助諸侄成立。卷十四《遇賞音窮途吐氣 酬知己獄底抒忠》,敘蘇州名優唐六生,為報答方布政的賞識,當其被逮問時,相隨至獄中,并料理其后事。卷十五《墮奸謀險遭屠割感夢兆巧脫羅網》,寫醫生麻希陀屠割人臟器制藥,終被捉拿到案。
自怡軒主人序稱: “其間可驚可愕可敬可慕之事,千態萬狀,如龍蛇變化,不可測識,能使悲者流涕,喜者起舞,無一迂拘塵腐之辭,而無不處處引人于忠孝節義之路。既可娛目,即以醒心,而因果報應之理,隱寓于驚魂眩魄之內,俾閱者漸入于圣賢之域而不自知,于人心風俗不無有補焉。”寓因果報應之理,期在引人于忠孝節義之路是實,其他則多溢美。本書屬擬話本沒落期的作品,思想陳腐,重在說教,藝術成就不高。且多因襲舊作,如卷十一仿《石點頭·貪婪漢六院逞風流》,卷十二效《警世通言·桂員外窮途懺悔》,卷十三入話用《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卷十四取《喻世明言·吳保安棄家贖友》,亦步亦趨,抄襲模擬, 缺少創新精神。可取處在于,描寫中為說理而常取對照的方法,有利于強化印象,語言洗煉曉暢。
上一篇:《妖狐媚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孽冤鏡》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