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剖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把本來可以總說的事物分解、剖析成兩個以上部分或若干個體來說,以周密地反映事物、增強語勢、提高表現(xiàn)力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
例1:她在三尺講臺上度過了四十多個春夏秋冬。
例2:人們每次來打水,總是無話找話說,個個夸贊爹是個大好人,為村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
一天。
兩天。
十天。
半月。
村民們來打水的時間一長,我爹就受不了了。(吳萬夫《井》,《2002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
例1不用總說“四十多年”,而分解為“四十多個春夏秋冬。這“春夏秋冬”突出了漫長的時間與歷程,表現(xiàn)出一位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平凡而崇高的精神世界。例2本來可以說成“村民們半個月每天都來打水”,作者偏偏把“半個月”這個時間分解為“一天、兩天、十天、半月”幾個逐漸累積的天數(shù),把文中“我爹”從高興村民們來家打水(因干旱全村只有這口井有水可吃)到時間一長焦慮自家也斷水的心情,通過分剖手法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
[辨析]分剖與分說。見“分說”條。
上一篇:什么是反語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否喻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