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小令也是李煜抒寫亡國哀思的代表作品。從詞情悲苦來看,應是作者被俘后感到十分哀痛時寫出來的詞篇。
詞的上闋,寫雨聲中從歡樂的夢境醒來,感到春光已去的悲傷、所意識到的空虛和痛苦,表現了他囚居生活的感受和精神狀態。
詞的開始三句“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寫他囚居生活的感受。首句從聽覺寫出他不甘囚居,懷念故國,夜不能寐的苦況。春雨之聲本不算大,杜甫說春雨“潤物細無聲”,但詞人卻聽到,春雨如潺潺流水,使他感到了暮春雨夜的寒冷,驚醒了好夢。次句從視覺寫他夢醒所見到的春雨在報道春光將盡的景象,即由聽到簾外雨聲潺潺,聯想到萬紫千紅大好春光將盡和造成這樣闌珊局面的冷酷現實,越發使他到曉寒難耐。第三句從身體感受提出薄薄的羅衾怎能擋住寒氣侵襲呢,寫出了處在闌珊春意冷酷現實中人的主觀感情里的凄涼,因為現實環境中的冷雨寒風,略加衣被就可以忍受了,何況暮春的殘寒已經減弱了初春透骨的余威。但是在感情世界里的凄涼寂寞,冷徹了人心,卻是任何羅衾所抵御不了的。所以這里的“寒”字包含了比字面遠為豐富的內容,它不僅指自然界的氣溫對人肌膚的侵襲,更主要的是人的感情天地里心中的寂寞凄涼,這種心頭的寒冷,即“心寒”比起“體寒”來,更是無法忍受的。
李煜詞的最可貴處,就在于他能把所抒寫的深情感受,熔鑄在所塑造的形象和烘托的氣氛之中。以上三句,正是通過雨聲淅瀝,春天將盡的環境烘托,來表現他更內層的心寒,說明他心頭的寂寞和痛苦。上闋后二句“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是以夢境反襯現實來表現詞人精神狀態的,說自己夢中竟不識趣,忘記自己是一個囚徒,一時間還貪戀著帝王般的歡樂生活,由于羅衾的無用,轉向精神的乞求,想通過美夢得到安慰,以抵御感情的凄涼,但其結果,羅衾抵御不住的“寒”意,美夢同樣緩解不了。一旦夢醒,便會意識到自己階下囚的身份和處境,就會時時刻刻想到自己是客,是俘虜,反而會更加痛苦,倍感凄涼的。這里把一個階下囚的屈辱、痛苦之情就全凝結在這個“客”字之中了。這是他囚徒生活最深刻的體會,使他認識到舊日的往事,是不堪回首的了,一旦回顧只能增加更大的痛苦而已。
詞的下闋,抒發他憑欄遠眺的感慨。
開始三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說由于有以上囚居生活的體驗,所以警告自己,獨自一人莫要憑欄遠眺,為什么這樣告誡自己呢?因為憑欄必然遠望,一遠望,看到了南唐已經失掉的無限美好江山,失掉的時候很容易,再要見可就難了。這種愿望恐怕終生也難以實現了。這怎能不引起自己的痛苦和回憶呢?為了怕引起對江山痛苦的回憶,所以說:“獨自莫憑欄”,這是詞人失望已極的心情表現。詞最后兩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寫過去生活有如春去難尋。“流水落花”乃“春去”之事,以水流不回,花落不上故枝,比喻春去不可復返,江山不可再見。“天上人間”乃是猜想的春去所在,即說,春光逝去,像流水飄著落花地把春光全部帶走了,不知回到了天上,還是落花隨著流水,飄零在人間?表示一種迷離惝恍的心境。詞中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段,用雨潺夜寒的烘托,流水落花的比喻,天上人間的對照,皆形象有力地寫出了他囚居生活的處境和心情,寫得沉哀入骨,感染力極強。
上一篇:(五代)孫光憲《酒泉子·空磧無邊》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五代)和凝《江城子》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