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作者,素以豪放風格見長。但也寫了一些具有婉約風格的佳作,這首詞就是辛詞婉約風格的名篇。詞題“元夕”就是“元宵節(jié)”,也叫“上元節(jié)”,這天晚上叫“元夕”。我國古代有元夕觀燈的風俗,這首詞為元夕觀燈所作。詞中所寫的是一個不愛繁華而站在冷落地方的美人,作者用以寄托自己的追求與懷抱,表現(xiàn)他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梁啟超說的:“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見《藝蘅詞選》)正揭示出這首詞的真正內(nèi)涵。
詞的上闋,極力渲染元宵之夜燈火輝煌,滿街游人,徹夜歌舞,異常熱鬧的盛況。暗寓著南宋統(tǒng)治階級,不顧國家安危,仍然過著窮奢極欲的腐朽生活。
上闋開始三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是對元夕之夜大放燈火的奇異景象的概括描繪。起句描寫滿城的燈光如千樹花開。“東風夜放”形容時間短速,像一夜之間春風就把樹上的花兒吹開了一樣,“千樹”,更突出了彩燈數(shù)量之多。這里作者以花喻燈,寫燈之美,既生動又形象地把燈的數(shù)量之多、萬紫千紅之美、千姿百態(tài)之麗,全寫出來了。這句頗似從岑參“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脫化而來,但比較起來,岑參梨花如雪,固然潔白;而這里寫燈,光彩奪目,更具浪漫色彩,顯得意境更深更美。接著兩句是以星喻燈,把花燈比作從天上掉下來的群星飛舞,紛紛亂落如雨。與上句相比,顯得五光十色、景色迷人,光耀炫目,燈火更盛,把佳節(jié)光輝天地的視野開拓得更深更遠了。“寶馬雕車香滿路”,這是上闋中間的過渡句,寫元宵之夜,傾城仕女車馬游人,齊出觀燈的盛況。“寶馬”是寫男人,“雕車”是寫女人,“滿路”寫多。描寫游人仕女乘著華美的車馬往來觀燈,女子所施的香料,滿路飄香。寥寥七個字,把貴族階級的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盤托出。上闋末三句“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寫元宵之夜燈月交輝,樂舞相應(yīng),徹夜歡樂的境界。奏起鳳簫的悠悠動人的音樂,月光流轉(zhuǎn),魚燈穿梭,龍燈起舞,徹夜歌舞不歇。這里極寫元夕的繁盛熱鬧氣氛,便為下闋描寫“那人”孤寂的形象起了襯托的作用。
詞的下闋,寫詩人尋覓意中人的經(jīng)過,即借意中人的寫照,表現(xiàn)詩人不同流俗、有所追求的精神面貌。
下闋開始兩句:“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繼續(xù)寫觀燈仕女的衣飾打扮和歡聲笑語。她們打扮得花紅柳綠,身著盛裝,頭上戴著鬧蛾兒,用白紙、金紙沾的柳條兒,笑語喧嘩地走過去,留下了一陣陣的幽香。正是這種悅?cè)硕康男β暫鸵u人的幽香,引起詩人想起自己的心上人,她在哪兒呢?于是詞的最后四句,筆鋒一轉(zhuǎn),又展開了一種與上迥然不同的全新境界:“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四句是本詞藝術(shù)寶塔之巔的警句,作者精心構(gòu)思刻畫了一個自甘寂寞、與眾不同的女子形象。寫她輕盈地從人群走過,一時不注意,竟不知她走到何處去了,于是在人群中往來尋找她許多次,還是找不見,正當心情焦急懊喪之際,無意回頭一看,她卻獨自一人,站在燈火稀落冷清的角落里沉思。為什么她不去熱鬧的地方觀看燈火,卻站在冷落的地方思考著什么呢?這種新奇的構(gòu)思,難于捉摸的意境,確實吸引著許多人的興趣和愛好。其藝術(shù)魅力并不在于對“那人”形象的好奇,而在于透過“那人”的形象,暗寓著詞人追求的崇高理想。詞中所描寫的“那人”不同凡俗,人家都在燈火燦爛的熱鬧處奔波,她卻孤伶伶地寧愿站在燈火稀落的地方,自甘寂寞,堅持自己的人格。表現(xiàn)了她孤芳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情操。而作者所追慕的這個心地淡泊的意中人,也正是作者的自我畫像,借以表白自己政治上失意后,寧愿閑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所以詞的最后才點出正題,前面所有熱鬧氣氛的渲染和描寫都是作為反襯,這樣“那人”的形象才豐滿鮮明,耐人尋味。因為末尾這四句,造句凝練,構(gòu)思巧妙,奇譎突兀,又是主旨所在,因此成為千古傳誦的膾炙人口的名句。
上一篇:(宋)無名氏《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曹組《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