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劉 因
玉樓春·未開常探花開未
未開常探花開未,又恐開時風雨至。花開風雨不相妨,說甚不來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計,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風欲勸座中人,一片落紅當眼墜。
劉因生逢宋元易代,歷盡亂離,飽嘗憂患,加之精研理學,作品常于樸實淳厚中深寓人生之嘆與哲理之思。這首傷春小令,惆悵中含曠達,頹喪里藏禪機,疏雋清雄,于矛盾跌宕中道盡人生的索寞。
上片由花未開而探花,花既開則生愁的矛盾心理入筆,寫出人生的凄惶和無所適從。第三句宕開,作自我排解:花開本不必擔心風雨相妨,又何必不到花下博一沉醉呢!順應自然,淡泊超脫,是老莊哲學的終極追求。從執著于物到超然物外,是一次認識飛躍。這個飛躍,乃“風雨”過后的徹悟。讀者可以從風雨花下醉的詩人形象之內,看到經歷戰亂風雨后,對塵世厭倦,淡泊自處的詩人的心態。
下片緊承傷春嘆世之旨,引發世事無常,人生無須苦苦執著于生命緩促的嘆息。古樂府《西門行》有句:“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教人及時行樂。詞中“百年枉作千年計”,即化用樂府詩句,不過詞人不僅是發出及時行樂的勸勉,“今日不知明日事”,更是對世事無常的恐懼。“春風”兩句,就是對此意的伸說和補充。“一片落紅當眼墜”,這是多么慘烈的境界!這是何等嚴酷的現實! 春花紅艷,頃刻成塵! 春風以此勸誡世人;要懂得無常世態,才能于無我之中超悟真我,不拘拘于塵俗,求空寂之真身。春風勸人,即詩人之警世也。值得注意的是,詞中雖有世事無常,光陰倏忽之嘆,但人們卻能從字句外獲得一種哲學的禪悟,湮滅盡格物競進之心,求得精神的恬退和靈魂的安寧,這也正是長期隱居、朝廷征召仍堅辭不就的詞人人格的剖白。
全詞語言樸素,情辭明快而意脈婉折頓挫。幾乎句句從虛處著筆,末句“一片落紅當眼墜”忽以實境點破,令人噴醒,手法別致,結局奇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轉述王鵬運的評語,謂劉因詞“樸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是性情語,無道學氣。”又謂其詞“寓騷雅于沖夷,足濃郁于平淡,讀之如飲醇醪,如鑒古錦,池詠而玩索之,于性靈懷抱,胥有裨益”。細品此作,當能解個中滋味。
上一篇:(宋)周邦彥《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劉敏中《玉樓春·次韻答趙僉事學子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