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姚燧
清平樂·聞雁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萬里長空風雨路,誰汝冥鴻知處?朝朝舊所窺魚,由渠水宿林居。為問江湖苦樂,汝于白鷺何如?
姚燧為元代之文章郢匠,他以自己對自然界敏銳的觀察力和對人生的深刻體驗去填詞,融情于景,寓理于情,創造了情中有思的高遠境界,引起讀者對生命的哲學思考。這首詞題為“聞雁”,卻不滯于雁,而是托物起興,抒發聞雁時的興發感動,意境新穎,在元代詞苑中顯示出異樣的藝術光彩。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起筆就寫大雁的生態特點。年年歲歲,北徙南遷。“方北度”指雁北來之遲,“秋南去”指雁南歸之速。“方”與“又送”相承,描寫大雁來去匆匆之狀。“送秋”,是雁送秋,亦是人送秋,通過大雁的生態特點,寫出大自然的時序變化,寄托自己年華流逝的感慨。“萬里長空風雨路,誰汝冥鴻知處?”承前意脈接寫大雁的生活歷程。“萬里長空”是其南來北往之“路”,浩渺無窮,可見其長風萬里的闊大氣勢。但“路”多“風雨”,并非青天碧海式的通途。這顯然是以雁的生活歷程感發對人生歷程的思索。“誰汝冥鴻知處?”以問句出之,增其蕩漾迥旋之致。誰能知道大雁來自何方,去往何地呢?寓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之意。詞人既寫雁跡,亦寫人生,以深切的感受給讀者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問題。
下片意奇筆幻,在章法上表現出極大的轉折和回蕩。換頭突寫白鷺的生涯。“朝朝舊所窺魚,由渠水宿林居”,以白鷺之卑棲林藪與大雁之飛翔長空作強烈對比。“舊所窺魚”寫白鷺謀生之易,“水宿林居”寫白鷺棲息之安,且“朝朝”如是,并無大雁南北遷徙之勞。結拍以“為問江湖苦樂,汝與白鷺何如”作收,借用兩種不同的水鳥的生態特點,寫出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手法與《莊子·逍遙游》中大鵬、斥鷃的寓言故事相類,有濃厚的象征意味,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上一篇:(元)盧摯《清平樂·行郡歙城寒食日傷逝有作》賞析
下一篇:(元)劉因《清平樂·飲山亭留宿》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