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秦云
一張機,綠紗窗外夜星稀。蟲聲四壁秋如水,停梭不語,玉人心事,惟有一燈知。
兩張機,織成素練已秋時,方花砧搗梧桐下,蕭郎天末,夜深刀尺,先與作寒衣。
三張機,巧翻花樣要新奇。銀河絡角蘭房夜,輸他織女,一年一度,相見及秋期。
四張機,鳳梭拋擲疾如飛。朝朝暮暮和愁織,寒絲凝雪,織來易盡,難盡是愁絲。
五張機,回文織就錦中詩。蘇娘玉手封題好,殷勤寄遠,萬言千語,都是說相思。
六張機,金錢卜取盼郎歸。流黃欲織無心緒,慵投龍杼,淚揮中婦,明月照羅帷。
七張機,紅蕤枕冷夜眠遲。銀釭照影當窗織,鴛鴦錦就,展來細玩,愁見一雙飛。
八張機,妾身惟愿作花枝。花枝織上吳綾艷,裁成衣服,被郎著取,朝夕不相離。
九張機,萬絲織罷更干絲。絲絲盡是纏綿恨,寒閨燈火,聲催札札,腸斷五更時。
《九張機》這一曲調始于宋代,例寫思婦閨情。宋曾慥《樂府雅詞》:“《九張機》者,才子之新調,憑戛玉之清歌,寫擲梭之春怨。章章傳恨,句句言情。”可是它是文人學習民歌而作出來新調。它與一般詞的區別,是每首之間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屬于連章體。秦云的這組《九張機》詞,在內容上與宋無名氏之作大致相同,也塑造了一位思婦形象。但在藝術表現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對思婦的心理活動的刻畫,曲折多姿,細膩深刻。
根據作品的內容結構和主人公的心情變化,這組詞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首為第一部分。它總括“玉人心事”,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在表現上,不落言詮,而是以環境的描寫加以烘托。窗外一片朦朧,映入眼簾的,唯有懸掛在夜幕上的星星;又一片寂靜,傳入耳中的,也唯有秋蟲的鳴叫聲。窗內機梭已經停止運轉,只有微弱的燈光在晃動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推出了一位心事重重,停機靜思的織錦女子的形象。環境的朦朧蕭索,展示她的孤苦寂寞,環境的寂靜,反襯其內在心潮的起伏。特別是“玉人心事,惟有一燈知”二句,昭示了主人公已渡過了不知多少個象眼前這樣的漫漫長夜,使得伴隨她的孤燈也具有了靈性,成了知己,從而更強調了思婦獨處空房的孤苦情懷。這里,看似純為環境描寫,而活動在這幅畫面中的思婦形象,則已呼出之欲出,其心事的份量和內含,也昭然若揭。
第二至第四首為第二部分,寫其對丈夫的關懷和相思之情,以及盼歸不得的怨愁心理。
第二首,“蕭郎”,梁武帝蕭衍任祭酒時,王儉有“此蕭郎……貴不可言”之語(見《梁書》),后遂成了對丈夫的美稱。“蕭郎天末”,謂丈夫到了很遠的地方。現在,秋季已到,寒氣襲人,而在外的丈夫還穿著單薄的衣服,將怎樣過冬?一想到這里,女主人公就顧不得白天織綿的疲勞,在深夜里,尺量裁剪,為之趕做冬衣。作者寫女主人公對丈夫的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由“夜深刀尺,先與作寒衣”的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突出其情之真摯和深厚。
第三首,“巧翻花樣要新奇”句,既寫思婦的心靈手巧,又寫她對丈夫的愛,要為他織出花樣新奇的錦帛。可是,盡管如此,還“輸他織女”。傳說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嫁牛郎以后,織乃中斷,天帝怒,責令其與牛郎分離,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織女與牛郎雖然不幸,但比起“一年一度,相見及秋期”的心愿也不能實現的這位思婦,卻強過百倍!
女主人公日夜盼望與丈夫團聚,但盼來盼去,望穿雙眼,結果仍然是與機梭相依,與孤燈相伴。失望之馀,內心的怨愁難免油燃而起。于是,第四首便以“鳳梭拋擲疾如飛”這一劇烈的動作,讓女主人公淋漓盡致地發泄內心難以遏止的怨憤和愁苦。然而,只要相思不斷,這怨愁也就難以斷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愈來愈深,愈來愈重。“朝朝暮暮和愁織”以下四句,就是寫她深陷愁境而不能自拔的痛苦心情。從“二張機”至此,作者通過深夜裁衣、巧織花樣、憤拋鳳梭的情節描寫,真切生動地揭示了主人公于相思之中,漸趨沉重的心事,愈趨沉痛的感情,使組詞進入了一個高潮。
第五至第六首為第三部分,寫女主人公獨處空房的絕望心態。
第五首,由于盼歸不成,思婦便象蘇娘那樣向丈夫寄回文詩。蘇娘,即前秦竇滔妻蘇蕙。滔因罪徙遠方,蕙織錦為回文詩以寄之,事見《晉書·列女傳》。第六首,寫思婦“金錢卜取盼郎歸”。古人用金錢五枚,撒成卦象,以卜吉兇。思婦望穿雙眼,始終不見丈夫歸來的身影;織回文詩:“殷勤寄遠”,也杳無音信。于是,只好求助于金錢卦象,卜問究竟。“流黃”、“中婦”,化用漢樂府《相逢行》“大婦織羅綺,中婦織流黃”句,說明主人公乃處盛年。這一章通過對思婦“無心緒”、“慵投龍杼”、淚流縱橫的一系列情態變化的描寫,展現了繼“難盡是愁絲”以后的她的第二個感情流程。
第七至最后一首為第四部分,寫思婦絕望后的自我安慰和無可奈何的心理,并回應首章。
第七首筆鋒一轉,寫女主人公振作精神,又重新轉動起機杼,精心編織“鴛鴦錦”。鴛鴦是愛情的象征,“文彩雙鴛鴦,裁成合歡被”(《古詩十九首》),古人衾幔衣物上繡有其圖,追求夫妻生活的美滿幸福。這象征性的吉祥物,觸發了思婦美好的遐想,她當窗織就鴛鴦圖,“展來細玩”,體味著過去的幸福,自然也憧憬著未來的美滿生活。然而,“愁見一雙飛”,末句噴醒,把女主人公在“畫餅充饑”、聊自安慰中的落寞悲涼的情懷,烘托得更為濃烈、深長。第八首,“妾身惟愿作花枝,花枝織上吳綾艷”二句,意謂打扮自己,保持青春艷麗,力爭贏得丈夫的歡愛。這進一步點出了女主人公的癡情。第九首,由美好的遐想轉回到了“寒閨燈火,聲催札札,腸斷五更時”的冷酷現實,與第一章遙相呼應,并正面揭示了章章“盡是纏綿恨”的主題。
這組詞成功地表現了一位思婦曲折婉轉的情懷,十分動人。這主要取決于細微而深刻的心理刻畫。詞人善于體會揣摸主人公的情緒波動和心理變化,將她在相思之中所具有的敏感心靈和情感起伏,以及在失望和絕望之后的各種心態,刻畫得入木三分,使其形象躍然紙上。語言通俗流暢,音韻悠揚,具濃郁的民歌風味
上一篇:(宋)無名氏《九張機(九首)》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陳維崧《醉太平·江口醉后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