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先
江南柳·隋堤遠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此詞設為女子口吻,寫離別之情。上片寫長堤送別,下片寫別后相思。撇開一切有關主人公的背景、身份,刪繁就簡,集中筆墨,直寫離別,因而顯得文思清純,筆調明快。藝術結構上,取先放后收式。先把文筆揮灑出去,然后漸漸收攏回來。開篇即縱筆以遠,從綿延隋堤寫起,那逐堤漸去漸遠的征塵和急浪,亦澮澮滔滔,絡繹奔會而來。隋堤為隋煬帝時所筑,為古今傷離送別之地。特定的景致提示引發了特定的情感,送別主題翩然而入。但作者仍從遠處落筆,從“古”時、他“人”寫來,藉以創造氛圍,烘托情感,然后才收聚到“自關情”。至下片,也才寫到這“自關”之“情”。過后有一個大的跳躍。“斜照后,新月上西城”,說明景已從白天跳到夜晚,新月當空;情則已從依依惜別跳到憑欄獨眺、別后相思了。時間綿延已久,情感糾合也長。如此過渡,看似突兀,實蘊巧思。主人公送別郎君時的復雜感情,在這過片的停頓中巧妙地醞釀出了一個回味、靜化乃至升華的過程,從而從容地轉入了日夜的相思,別具一番情味。“愿能身似月”的奇想,說的無理而有情,雖然有借鑒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愿逐月華流照君”)、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等詩句的可能,但此情此景,再貼切自然不過。它把景的描繪與情的抒發,有機地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創造了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象明月一樣皎潔、晶瑩、純潔,象夜空一樣深邃、渺遠、悠長。所以總起來看,此詞從景的描繪——空間的距離,到情的抒發——時間的距離,都是從遠處落筆,漸漸收束過來,最后集中到自己,凝聚到一腔纏綿悱惻無邊無際的相思之情。這種從遠到近、由人及己的抒情方式,同全詞上、下片的自然形式,基本上是表里一致、相互吻合的。所以在筆法上,上片多為概述,是宏觀觀照,是大筆涂染——是一種開放的外向的筆法;下片則多為素描,是微觀觀照,是工筆細描——是一種收束的內向的筆法。這種從放到收、由大到小的結構方式和描寫手法,對于創造抒情環境,烘托藝術氛圍,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使人恍若漸入佳境,感受良多卻又不易言說。以一種情緒、氣氛感人,而不是僅以一二句話動人,這正是此詞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上一篇:(明)歸莊《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原文賞析
下一篇:(五代)歐陽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