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秉鍔
來自黑暗中的一片黃葉,
在我前面跳躍——就象一只青蛙——
為什么我要吃驚,猝然站停?
我曾凝視著那個生育了我的婦人
在病房雜色斑紋的黑暗中
直挺挺地躺著,因為死的意志
全身僵硬——
那片急速逝去的黃葉曾把我
帶回到我前面骯臟的積水坑似的
混雜的落葉、路燈和車輛中。
(裘小龍譯)
(英國)勞倫斯
人的痛苦,是各種各樣的。而痛苦的誘發(fā),又不期而至。此詩寫由“一片黃葉”觸動的玄思,而玄思又導入痛苦——生命思索的痛苦。
理解這首詩,門徑在“黃葉”的剖析。
首句,寫“黃葉”入目。這黃葉,如青蛙,在風中跳躍,引我驚愕、駐足,視覺喚起了心理反響。這片“黃葉”,可以是自然界的秋木落葉,也可以是詩人幻象。
第二節(jié),展示“猝然站停”后的“凝視”:母親僵臥病房。她生育了我,這是人的意志;她垂老僵硬,這是死的意志。人的生存意志,終究戰(zhàn)勝不了造化的死亡意志,所以我才“吃驚”、“猝然站停”。誰曾料到無意識的落葉,竟觸動了有意識的人的深思呢?收煞三句中,又出現(xiàn)了“黃葉”,這,似乎已經升華為人的象征——將死的母親,將死的老人們。在某種意義上說,人就是一片葉子,有其青,必有其黃,有其發(fā),必有其落;榮枯之限雖有短長之分,但“黃”、“落”是必不可免的。詩用一個灰暗的長句結尾,表現(xiàn)了無可如何的落寞之情。
詩句重于視覺景觀的再現(xiàn),感情好似十分超然——即便對母親,也沒流露更多的眷戀。其實,這是為了突出沉思的深幽氛圍,這從詩里一再出現(xiàn)“黑暗中”、“死”、“病房”、“積水”、“落葉”、“燈”這么一些冷基調的概念即可感受到。在超然的鋪陳之下,詩人壓抑著生命思索的痛苦——這痛苦只在標題上閃現(xiàn)過!
認識了“必然”,幻想式的自慰便失去價值,于是剩下赤裸裸無可慰及的“痛苦”;但認識了“必然”,也就擺脫了自欺的愚昧,這,何嘗又不是人生的“幸福”?故從本質上講,這首詩又可更名為“沉思中的幸福”!荒謬嗎?真理本來離荒謬只一步之遙!
上一篇:徐志摩·殘詩
下一篇:孫光憲·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