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周倫佑·自由方塊(選章)》新詩鑒賞
動機Ⅰ 姿勢設計
姿勢是應該考慮的。就像仕女注意自己的表情。比如笑不能露齒。比如目不許斜視。皮爾·卡丹選你做時裝模特兒。你按現代標準重新設計自己。坐如鐘。夜半鐘聲到客船。你不在船上。在寶光寺數那些數不完的羅漢。面南而坐。面壁而坐。皆是圣人的坐法。你不是圣人。不想君臨天下??梢宰秒S便一些。任意選一個蒲團?;蛳胂蠊糯哪骋晃浑[士。或模仿某一只猴子。古來圣賢皆寂寞。坐為悟道之本。你不坐便不學無術。孔子坐而有弟子三千。芝諾坐然后發現飛矢不動。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而你看見楊朱坐得像一朵花。無風也擺動。引來三五只蝴蝶。男人喜歡搖尾巴的女孩。睡如弓。大雪滿弓刀。挑選睡式非常必要。最好不要白天殺人。據說釋迦牟尼就是因為宮女睡態不雅而憤世出家的。從此他特別講究睡的技巧。你是喜歡側睡的。你想換一種睡法。你試著翻身。那種感受很強烈。那只腳似有似無。那種飛機。噴氣式的。那種鴨兒鳧水。畫外的愛民拳。你覺得那種姿態十分優雅。死是明天的事。再研究研究。今天還是堅持做早操。至于今生之后是否有來世。從孫中山到耶穌都沒說清楚過。瑞士的丹尼肯又考證上帝是外星人。那個天堂你更不想去了。低頭可以接受。沒有尾巴可翹。但腰要挺直。男兒有淚不輕彈。保持平衡極端重要。站如松。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松下的童子再答。不知師傅在哪棵松下。重要的是要站得謙恭。最好不要說話。韓愈欣賞賈島站著推門敲門的姿勢。留他做了門客。你知道門外還有別種姿勢。
——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姿勢
——王維松風吹解帶的姿勢
——蘇東坡大江東去的姿勢
——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姿勢
人之外還有許多的姿勢。云的姿勢。月的姿勢。鳥的姿勢。虹的姿勢。你借來斑馬和天鵝。加上那一切。設計出一種新的款式。很多人都來模仿你了。
動機V 拒絕之鹽
必要時學會搖頭。必要時學會擺手
假如頭和手都不自由時
你得學會沉默
為此你練習絕食
拒絕水你不再游泳不再向江河湖海撒網
拒絕火你不再煉石不再仿制一切形式的燈
拒絕雨你不再布道不再敲打破碎的瓦罐
拒絕風你不再升旗不再指揮船隊遠航
你把拒絕作為游戲
無人對弈
你的棋子仍在減少
拒絕之鹽無味
你從無味接近烹飪之道
拒絕圣賢你不再亦步亦趨學之習之
拒絕標準你不分善惡忘記了身高和體重
拒絕親和你沒有血緣不知根的粗細
拒絕仇恨你取下弓矢在室內掛起斑斕的虎皮
拒絕道路你不再跋涉不再作無謂的尋求
拒絕熱情你不再沐浴不再為美色而動容
你以拒絕作為盾牌抵擋偉人名人的進攻
×××思想戰無不勝
你招架不住
只有低頭認罪
拒絕開口你不再爭辯以免落入態度的陷阱
拒絕語言你失去了概念只會沉默或嚎叫
拒絕幻想你不再企望某種高度和深度
拒絕索問你不研習養生之道不再采藥煉丹
拒絕沉思左沖右突始終殺不出一條血路
拒絕突圍愧見江東父老不如留下擊節而歌守節而死
拒絕是一種藝術。兵臨城下
你仍在午睡
閑敲棋子
曠逸亭上聽水聽魚
拒絕遠游
你不再探奇訪勝或發思古之幽情或故作漂泊流離之慨
嘆
拒絕登臨
你不再插茱萸不再把酒問青天或者拉著陳子昂的衣襟
啼笑皆非
拒絕歸隱
你清晨出售假山黃昏搬走盆景讓三十里之內無竹一覽
而無遺物
拒絕回憶
人格在形形色色胖胖瘦瘦的面具中周旋輪廓漸漸喪失
細節無記了
你想起周倫佑說。
你可以被人反對。你可以被人憎恨。但你不能被人蔑
視。
尤其不能被人諷刺。
諷刺使絕食歸于徒勞。
拒絕之鹽使你形容枯槁。漸入寵辱皆忘之境。
據古書載若持之以恒當使你無知無識無欲——最后達
之無恥。那時你就得救了。
你答應再試試看。
這兩首詩選自周倫佑的長詩《自由方塊》。長詩《自由方塊》是“非非”式的反文化、反理性、反崇高、反語義的龐大“魔方”。這里所選的《動機Ⅰ 姿勢設計》和《動機Ⅴ 拒絕之鹽》是這古怪的“魔方”中的“兩塊”。將它們放在一起是由于它們在精神意向上有共同之處,即都側重表現了傳統文化對個體生命的壓迫。
雖然周倫佑是強調反理性、反語義的,但我們還是從他的詩中看到了另外意義上的理性和語義。詩人的反理性,我以為可以理解為反封建理性,張揚一種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的現代“理性”;而詩人的反語義,我以為可以理解為反固定語義對詩歌的羈束,而追求一種更為不確定、向度更多的“新語義”。也許這不合周倫佑的“解構”主義的原初想法,但他的詩似可回答我的設想是對頭的。
《動機Ⅰ》揭示了傳統文化的非人道本質。在詩中,我們始終看到一個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六神無主、自戕自戀的異化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姿勢”究竟應出于生命的本能,還是要適應文化的需要。他的學識恰恰成了他無能為力、噪亂不寧的根源。劣質的文化已經浸透了他的血液,他注定是要在這可怕的選擇中精疲力竭而死。這看似變態的人格恰恰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常態。可悲的是,這個選擇“姿勢”的人不是在體驗生命的悲哀,而是想盡快找一個適應異化現實的“姿勢”安定下來。這就暴露了他已被扭曲到何種地步! 詩人采用了后現代主義的 “平面戲仿書寫法”,一切聽憑事象的自由流淌,在深刻的反諷中,揭示了生存的真容。
《動機V》是寫現代人生命的焦慮感、萎縮感。但與西方人的焦慮不同的是,這里的 “你”,是傳統文化的犧牲品。“你”的焦慮是個體生命與傳統文化的同歸于盡,而不是后工業社會的產物。詩中一氣排出了二十多個 “拒絕”,但真正是路路斷絕! “你” 的拒絕并非阿Q式的妄自尊大,而是源于一種骨子里的不安感、被棄置感、無精神目標感。傳統文化教給“你” 的只有兩種東西: 盲目服從和盲目拒絕?!澳恪?置身其中渾然不覺,“拒絕是一種藝術。兵臨城下/你仍在午睡/閑敲棋子/曠逸亭上聽水聽魚”。這種表面上的鎮定自若正是自閉感、被棄置感的表現。我們被整個世界放在路旁了,詩人滿懷憂患,蔑視靈魂又為它而放聲哭泣。因此,他才用了這般苛刻的挖苦諷刺,這般的自卑、自尊!
周倫佑的 《自由方塊》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這里的自由度,是指創作者充分的隨意性和接受者多重把握的隨意性。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各自的體驗角度去理解這首詩,我這里的理解是其中的一種。
上一篇:《新生代詩群·潞潞·肩的雕塑》新詩鑒賞
下一篇:《新生代詩群·吉狄馬加·致印第安人》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