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派詩群·錢君匋·小詩二首》新詩鑒賞
路上
一乘雙飛掠過柏油的路面,
只揚起一些青煙的輕塵。
舉著千臂的冬樹
在路上揖著,迅速地退去。
幽歌著的電訊木,
三角與立方組成的住宅
襯著青的遠天。
一切平靜,我獨自步行著。
蒼茫
傍晚的落霞,
下垂到柔靜的水底
隨夕日的消逝,
漸漸黯淡至于無色。
森然地,漠然地,無邊的蒼茫。
蕩然地,懵然地,無邊的蒼茫。
馱著疲倦的淺紫的人間呢?
沒入?yún)矃驳纳n茫。
這兩首小詩寫的都是詩人瞬間的感覺。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含蓄、凝煉、富感性。早期意象派詩歌是很強調(diào)“客觀”的,詩人往往抓住事物瞬間給人的感覺,不做任何說明,而將它清晰、簡潔地呈現(xiàn)出來。這里的“客觀”是指感覺的原生性,排除了多余的“說明”,以它原有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常見的事物有了神秘的美。
錢君匋的詩能看出是深受意象派啟發(fā)的。讓我們先看《路上》。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獨步走在路上,看到汽車駛過卷起青煙和輕塵,而車輛的迅速奔馳仿佛帶動了冬樹,它們一列列向后飛快地退去。這里,詩人寫的是視覺誤差,帶給我們一種速度的美,這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氣息。接著,詩人又寫了電線桿,這仍然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產(chǎn)物,在那個時代它象征著文明與進步。可見,詩人的審美情趣是現(xiàn)代感很強的。交織的電桿電線,組成了簡潔的三角與立方的空間,背后是高遠的藍天。多么清新的畫面!在這畫面里,一個人走著,領(lǐng)略著這一切文明的標志。意象派詩人阿爾丁頓的《傍晚》,與此詩的構(gòu)思很相似,由此可以看出,錢君匋對意象派的借鑒是達到了神會的程度。《傍晚》是這樣的:“煙囪,一排接著一排,劃破清澈的天空;月亮,一片破紗裹著她的腰,在煙囪叢中搔首弄姿,一個笨拙的維納斯——這里,在廚房的洗滌格上,我肆無忌憚地望著她。”
《蒼茫》是詩人站在黃昏的湖邊,觀察將逝未逝的晚霞時得出的感覺。這里,落霞與湖水已融為一片,“日落江花紅勝火”,夜來江水茫如煙。(借用并戲改白居易詩句),使我們感到一種悵惘的意緒。“森然地,漠然地,無邊的蒼茫。/蕩然地,懵然地,無邊的蒼茫。”這些形容詞和動詞的連續(xù)排出,不是為了造成語感上的悅耳,而是它們本來就是詩人難言的感覺的一部分;不是抽象,而是具象,不是說明,而是呈示。在這個瞬間,詩人頓悟了生命的狀態(tài),人間是“疲倦的淺紫的”,人就活在這不可知其前途的“蒼茫”之中。要注意,詩人的頓悟與景色的關(guān)系不是比喻的,它是與景色一起到來的,或者說是“情感”與“物象”的結(jié)合體。像龐德的《地鐵車站》,主客觀不可分開:“這些面龐從人群中涌現(xiàn),濕漉漉的黑樹干上花瓣朵朵。”這種感覺的原生性,使凝煉的詩行具有了更廣闊的審美二度空間。
上一篇:《西部詩詩群·李老鄉(xiāng)·小詩二首》新詩鑒賞
下一篇:《朦朧詩詩群·呂貴品·少婦之謎》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