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艾蕪》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冬天,一個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馬路旁邊,疏枝交橫的樹下,候著最后一輛搭客汽車的,只我一人。雖然不遠的墻邊,也蹲有一團黑影,但他卻是伸手討錢的。馬路兩旁,遠遠近近都立著燈窗明燦的別墅,向暗藍的天空靜靜地微笑著。在馬路上是冷冰冰的,還刮著一陣陣猛厲的風。留在枝頭的一兩片枯葉,也不時發出破碎的哭聲。
那蹲著的黑影,接了我的一枚銅板,就高興地站起來向我搭話,一面抱怨著天氣:“真冷呀,再沒有比這里更冷了!……先生,你說是不是?”
看見他并不是個討厭的老頭子,便也高興地說道:“鄉下怕更要冷些吧?”
“不,不,”他接著咳嗽起來,要吐出的話,塞在喉管里了。
我說:“為什么?你看見一下霜,鄉下的房屋和田野,便在早上白了起來,街上卻一點也看不見。”
他捶了幾下胸口之后,興奮地接著說道:“是的,是的,……鄉下冷,你往人家門前的稻草堆上一鉆就暖了哪……這街上,哼,鬼地方!……還有那些山里呵,比鄉下更冷哩,咳,那才好哪!火燒一大堆,大大小小一家人,熱鬧呀!……”
接著他便說到壯年之日,在南方那些山中冬夜走路的事情。一個人的漂泊生活,我是喜歡打聽的,同時車又沒有馳來,便慫恿他說了下去,他說晚上在那些山里,只要你是一個正派的人,就可以朝燈火人家一直走去,迎著犬聲,敲開樹陰下的柴門,大膽地闖進。對著火堆周圍的人們,不管他男的女的,用兩手向他們兩肩頭一分,就把你帶著風寒露濕的身子,輕輕地放了進去。燒山芋和熱茶的香味,便一下子撲入你的鼻子。抬頭看,四周閃著微笑的眼睛,歡迎著,毫沒有怪你唐突的神情。你剛開口說由哪兒來的時候,一杯很熱的濃茶,就遞在你的下巴邊上。老太婆吩咐她的孫女,快把火撥大些,多添點子柴,說是客人要烘暖他的身子;你暖和了,還不覺得疲倦的話,你可以摸摸小孩子的下巴,擰擰他們的臉蛋,做一點奇怪的樣子,給他們嘻笑。年青的媽媽,一高興了,便會慫恿他的孩子把拿著要吃的燒山芋,分開一半,放在你這位客人的手上。如果你要在他們家過夜,他們的招待,就更來得殷勤些。倘若歇一會,暖暖身子,還要朝前趕路,一出柴門,還可聽見一片歡送的聲音,“轉來時,請來玩呀!”老頭子講著講著,給冷風一吹,便又咳嗽起來,我聽得冷都忘記了,突然老頭子忘形地拉著我問道:
“先生,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燒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他們為什么不準一個異鄉人進去烤烤手哩?”
搭客汽車從遠處轟轟地馳來了,我趕忙擺他的手,高聲說道:
“因為他們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再跳進通明的汽車里,驀地離開他了。但遠的南國山中,小小的燈火人家里面,那些豐美的醉人的溫暖,卻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
《冬夜》記述的是作者在1925年夏到1931年夏整整六年的時間里,從四川經云南出境到緬甸、新加坡再回到上海的生活經歷與人生閱歷。《冬夜》只有短短幾分鐘的一個鏡頭(乞丐老人的一段話),但道出一個深沉的話題,也是一個至今仍然喋喋不休的話題。
這個話題,就是關于“人性”以及“人的異化”現象,就是在人類文明更加發達的當今社會,人自身卻更加遠離自然、更加冷漠與不可捉摸的現象。
難能可貴的是,艾蕪在20世紀30年代的作品里就接觸到這個話題,可以說他的思想在當時就已經“與國際接軌”。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艾蕪在當時只能極其敏銳地“捕捉”問題或提出問題,而并未就此進一步再作深究或探討。《冬夜》里,路邊乞討的老人,由于懼怕城市的寒冷,忘形地回憶起壯年時在南方山中冬夜趕路的往事,……山中燈火人家純真的人情,毫無保留地歡迎異鄉過客的熱誠,對比城市中的萬家燈火,卻“不準一個異鄉人進去烤烤手”,不禁使人心寒!老人拉著作者問道:“先生,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此刻的艾蕪,只能告訴他:“因為他們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雖然這個帶有嘲諷意味的應答不能盡如人意,但他卻將這一深沉的主題,展現在讀者們的眼前,令讀者不得不沉默與思索。
如今紅塵萬丈的城市里,人口密集,空氣污染,噪音嚴重,人際關系上矛盾重重,日常生活已無多少雅興可言。于是,到山野去,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去,到保留了自然真面貌的地方去,去面對大自然,已成為時尚。國內的張家界、九寨溝已經是游客如云人滿為患,便是一例。還有去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羅布泊干熱沙漠、去青海昆侖山、去西藏高原等等荒涼人少、景色雄偉之處的人,也不在少數。當然,這樣的旅行也少不了吃苦,可人們就是為了吃苦、為了獲得人生經歷而去的。不過,他們現在沒有謀生的壓力,只是為了追求人在旅途的感受而出門,但昔日的艾蕪可是為了謀生而四處漂泊的。
不無遺憾的是,中國的旅行家們,大多只是平面地描述沿途風光或人情方面的所見所聞,加上他們的所感,讀者若想從中再多了解民俗、地理、地質等其他方面的知識,這類游記大部分顯得無能為力。而徐霞客、達爾文等人所寫的科學考察的游記,卻成為人類文化的經典,不論多少年后仍然有生命力,原因就在于他們的著作有科學知識方面的豐富內容。
上一篇:《冒險記幸·楊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刑場歸來·公劉》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