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晨安》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郭沫若
晨安!常動不息的大海呀!
晨安!明迷恍惚的旭光呀!
晨安!詩一樣涌著的白云呀!
晨安!平勻明直的絲雨呀!詩語呀!
晨安!情熱一樣燃著的海山呀!
晨安!梳人靈魂的晨風呀!
晨風呀!你請把我的聲音傳到四方去吧!
晨安!我年青的祖國呀!
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
晨安!我浩蕩蕩的南方的揚子江呀!
晨安!我凍結著的北方的黃河呀!
黃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塊早早融化呀!
晨安!萬里長城呀!
啊啊!雪的曠野呀!
啊啊!我所畏敬的俄羅斯呀!
晨安!我所畏敬的Pioneer呀!
晨安!雪的帕米爾呀!
晨安!雪的喜瑪拉雅呀!
晨安!Bengal的泰戈爾翁呀!
晨安!自然學園里的學友們呀!
晨安!恒河呀!恒河里面流瀉著的靈光呀!
晨安!印度洋呀!紅海呀!蘇彝士的運河呀!
晨安!尼羅河畔的金字塔呀!
啊啊!你在一個炸彈上飛行著的D'annunzio呀!
晨安!你坐在Pantheon前面的“沉思者”呀!
晨安!半工半讀團的學友們呀!
晨安!比利時呀!比利時的遺民呀!
晨安!愛爾蘭呀!愛爾蘭的詩人呀!
啊啊!大西洋呀!
晨安!大西洋呀!
晨安!大西洋畔的新大陸呀!
晨安!華盛頓的墓呀!林肯的墓呀!Whitman的墓呀!
啊啊!惠特曼呀!惠特曼呀!太平洋一樣的惠特曼呀!
啊啊!太平洋呀!
晨安!太平洋呀!太平洋上的諸島呀!太平洋上的扶桑呀!
扶桑呀!扶桑呀!還在夢里裹著的扶桑呀!
醒呀!Mésame呀!
快來享受這千載一時的晨光呀!
1920年1月間作
〔注〕先驅者。印度孟加拉省。即鄧南遮,為意大利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擔任過空軍飛行員。1953年郭將此句改為:你早就幻想飛行的達·芬奇呀!Panthéon,即巴黎的萬神祠;“沉思者”為法國近代大雕刻家羅丹的作品。美國詩人惠特曼。日文“醒”字的音讀。
郭沫若五四時期的詩歌,深受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影響。這首《晨安》,尤其鮮明、突出地打上惠特曼的印記,自然其中也表現出郭沫若自己的藝術獨創性。
詩句連續用“晨安”領起,這“同字起句法”是惠特曼最喜歡用的;各詩行長短不拘,組成詩節的行數相差甚大,其間無規則可尋,這也是惠特曼自由體的特點。
以二十七個“晨安”領起參差錯落的詩行,好像大風鼓動著波濤,層層疊疊,相推相涌,滾滾而來,具有雄偉的氣勢和宏朗的聲響。這種奔騰不羈、豪邁粗獷的詩風,和惠特曼的《草葉集》很有類似之處。委婉是詩美之一種,粗獷也是詩美之一種;輕柔的音韻是詩美之一種,宏朗的聲調也是詩美之一種。《晨安》正是以粗獷的作風、宏朗的聲調,表現沸騰的激情,從而把讀者征服了。
奔放不羈卻不散漫松懈,恣意揮灑卻不蕪雜凌亂,寓謹嚴于疏放之中,是《晨安》結構藝術的突出特點。第一節盡情渲染清晨的氣氛,并請晨風“把聲音傳到四方”,既點了題又領起下面詩節。接著,詩人以關懷全人類的胸懷,向全世界問安。而這許多問安,是以地域的轉移為線索,由中國到俄羅斯,而后印度、歐洲、美洲;詩人站在日本的海岸矚目世界,最后詩人的視線又回到日本,深切關懷日本人民的命運。結構的轉折,在語句上也有相應的表現,大凡以“啊啊”領起的句子,就是一個轉折的開始。《晨安》真是酣暢淋漓而又認真結構。詩人的眼睛巡視著全世界,詩人的想象飛翔在世界上空,具有疏蕩遒逸、揮灑縱橫的氣勢,不禁使人感到那渾然一體的壯美,領略那井然有序的結構,這是《晨安》接受惠特曼影響而又不失自己藝術獨創性之所在。
《晨安》向全世界祝福,內容極多,范圍極廣,如此寬闊的胸襟和惠特曼極類似;其間貫穿著的對被壓迫民族的關懷,對民主傳統的敬意,這在《草葉集》中也很明顯。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不妨將這首詩和《草葉集》比較一下,當會有所體會。
上一篇:《高曉聲·陳奐生上城》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王蒙·春之聲》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