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金克木》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喜歡下雨下雪,
因為雨雪是你的名字。
我喜歡雨和雨中的小花傘,
我們可以把臉在傘下藏著;
我可以仔細比比雨絲和你的頭發,
還可以大膽一點偷看你的眼睛。
我喜歡有一陣微風迎面吹來,
于是你笑了笑把傘轉向前面;
我喜歡假裝數傘上的花紋,
卻偷眼看傘的紅光映上你的臉;
于是我們把腳步放得更慢,更慢,
慢慢聽迎面來的細語的雨點。
我喜歡春天的江南,江南的春天;
我喜歡微雨的黃昏,黃昏的微雨;
我喜歡微雨中小小的紅花紙傘;
我喜歡下雨,因為我喜歡你。
但我更喜歡晶瑩的白雪,
愿意作雪下的柔軟的泥。
金克木是戴望舒當年的詩友,他的這首《雨雪》也讓人想起戴望舒傳誦一時的名詩《雨巷》。《雨巷》寫春雨,寫雨中的油紙傘,寫在雨巷的徘徊,寫雨中的期待、惆悵和愁怨,風格抑郁低沉;金克木的《雨雪》也寫春雨,也寫油紙傘,然而明麗清新,歡快活潑,稚氣可掬,在這里沒有一絲愁緒,心無纖塵,玲瓏剔透。這在三十年代象征主義詩風興起的潮流中,是很少有的。假如你讀過一些魏爾倫或者波德萊爾的詩,那你也許會染上一些魏爾倫的憂郁或波德萊爾的病態敏感,你的詩不自覺地會浸染一層淡淡的拂不去的憂傷;假如你讀過一些叔本華或者柏格森的論著,那你也許會染上對人生悲觀的看法或者對生之茫然的感喟,你的詩不自覺地就會有一種復雜的深度,然而恰是那復雜的深度使你永遠也無法再回到少年時代天真無邪的喜悅與追求之中。而現在我們看到金克木的這首詩,仿佛與象征主義的憂郁毫無關涉,仿佛作為學問家的詩人一點也沒有玄想過人生的復雜含義。《雨雪》這詩明麗得如同“五四”時期汪靜之或湖畔詩人那樣的情詩,讀這首詩使人喚起了少年時代對人生的天真美好的記憶,這也許是詩人已經從憂郁里走出來了,也許是詩人讀透了叔本華與柏格森,因此能夠灑脫地回到少年時代的自我。總之,這詩一點也沒有被中外古老以至近代的傳統所影響,詩里也沒有絲毫把做詩當成做學問的痕跡。因此這詩在當時的詩壇上,是屬于別一種境界,別有一番情趣的。
你看,生活,愛情,多么有情趣,在春天,在怡人的春雨里,在一把花紙傘下,這就是青年男女的世界,一個豐富的迷人的世界。青少年時代,情竇未開,正好是臨近初戀而又情意朦朧的時節,在傘的遮蓋下,看你的秀發,看你純凈的眼神,看你的微笑,看你臉上青春的紅暈,看你擺弄小花傘,放慢腳步諦聽雨打紙傘的輕快絮語。詩人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與細節,唯妙唯肖地寫盡了青少年純潔無瑕的心態與真純的情感。這是一首寫情而不涉及“性”的抒情詩,在這里,抒情主人公還未受到弗洛伊德學說的暗示。讀這首詩,我們佩服詩人追憶少年時代純真的生活情趣及其情感氛圍的才情。
詩的構思精巧而又自然。詩從喜歡下雨下雪破題,因為雨雪是你的名字,詩也就很自然地進入了“情境”。接下來,以小花傘作為中心意象,以兩節文字作為鋪墊,充分地抒寫傘下的情趣,純真的情緩緩地滲透。第四節來個挽結,并把詩境開擴了一些,把鏡頭拉開了一些,仿佛要作結尾的樣子。及到讀了最后一節,我們才記起詩題里那個“雪”字,于是,一個突兀的轉折,詩意深化了:雨是我所喜歡的,因為在雨中我喜歡上了你,但我更喜歡雪,喜歡你向我作更深入的感情滲透,——這時,我渴望是雪下的泥,把你的晶瑩一點一滴地全部滲透進我的溫柔里。看起來,詩的最初構思帶一點游戲性,因為你的名字與雨雪二字巧合,所以我拿雨雪為題寫詩了。難得的是詩人從雨雪的區分,寫出了兩層意思,兩個感情層次,詳寫淺層的感情交流,略寫深層的感情愿望,詩在此作結,言有盡而意無窮,把深層的感情渴望留給對方,也留給讀者去回味。
上一篇:《雨·李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雨中行·[臺灣]陳千武》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