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劉半農(nóng)》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叮當(dāng)!叮當(dāng)!
清脆的打鐵聲,
激動夜間沉默的空氣。
小門里時時閃出紅光,
愈顯得外間黑漆漆地。
我從門前經(jīng)過,
看見門里的鐵匠。
叮當(dāng)!叮當(dāng)!
他錘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鐵,
閃作血也似的光,
照見他額上淋淋的汗,
和他裸著的,寬闊的胸膛。
我走得遠(yuǎn)了,
還隱隱的聽見,
叮當(dāng)! 叮當(dāng)!
朋友!
你該留心著這聲音,
他永遠(yuǎn)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蕩。
你若回頭過去,
還可以看見幾點火花,
飛射在漆黑的地上。
1919年9月,北京
《鐵匠》寫于1919年9月,通過勾勒鐵匠打鐵時的勞動場面,塑造了一位粗獷、剛健的勞動者的形象。鐵匠和劉半農(nóng)其他詩作里出現(xiàn)的農(nóng)民、木匠、船夫、漁民、學(xué)徒、人力車夫、乞丐、賣菜人、磨豆腐人等在一起,組成了“五四”時期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畫廊,詩人蘸著時代的浪花,在畫廊的上方書寫了“勞工神圣”這一誕生在“五四”運動中的響亮口號。難怪當(dāng)時的人們稱劉半農(nóng)是“平民詩人”。
詩人看來對“鐵匠”的形象十分鐘愛。他的詩不止一次地寫到“鐵匠”。“人家說打鐵朋友苦連天,我釘釘鐺鐺打鐵也打過十來年。我打出鐮刀彎彎好比天邊月,我勿打鋤頭釘耙你哪里哼好種田?”(《勞工的歌》)“鐵匠鏜鏜!朝打鋤頭,夜打刀槍。鋤頭打出種田地,刀槍打出殺魍魎。”(《擬兒歌——鐵匠鏜鏜》)這一次詩人稍稍避開了如實的描寫,他不再直接贊美鐵匠的勞動成果和貢獻(xiàn),即使寫鐵匠的勞動過程,也是拈出打鐵時發(fā)出的“叮當(dāng)叮當(dāng)”的聲音和“紅光”這兩個特征,一為聽覺,一屬視覺,在詩的三節(jié)中每一節(jié)都出現(xiàn),回環(huán)往復(fù),加強了詩作的藝術(shù)感染力。詩人有意把鐵匠打鐵的場景置于“沉默”的“夜間”,這樣“叮當(dāng)叮當(dāng)”的聲音因這“沉默”而更加鏗鏘,閃爍的“紅光”因這“黑漆漆”的“夜間”而更加耀眼,鐵匠的鐵錘敲擊在“砧上的鐵”上,也敲擊著這夜的沉默的靜謐,紅光亮在“黑漆漆”的長夜里,也亮在這黑洞洞的人世間,于是就有了結(jié)尾的這么幾句:“你若回過頭去,/還可以看見幾點火花,/飛射在漆黑的地上。”看得出,詩人在描摹現(xiàn)實生活的同時,還為全詩輸入了象征的意義。當(dāng)然,這種象征還比較淺近,不難為讀者所理解。
劉半農(nóng)十分注重詩的音節(jié)。這首詩是一首自由體詩,但又不那么“自由”,它基本上由二拍、三拍、四拍三種不同整數(shù)的詩行組成,跌宕有致,形成節(jié)奏上的抑揚頓挫。詩的第一節(jié)強調(diào)“沉默”,配以給人壓抑低沉的“地七”韻(韻尾“i”),第二、三節(jié)強調(diào)“他永遠(yuǎn)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蕩”,配以昂揚的“江陽”韻(韻尾“ang”)。劉半農(nóng)說他寫詩是在“黑夜荒山中摸索”(《揚鞭集·自序》),《鐵匠》正是詩人摸索的一個成果。
上一篇:《釘子·袁水拍》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鐵蹄下的歌女——獻(xiàn)給聶耳·許幸之》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