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羅念生》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假如我化作一只水鷗,
去到她的眼波里浮游;
白沙堤插著兩行細柳,
黃銅的明鏡在湖面漂浮。
我遠望見那五岳的高峰,
嵩山上吹來一股熏風,
歌聲與花香滿湖飄送,
波光里蕩漾著幾道長虹。
早晚湖邊有潮汐漲歇,
晶瑩的水珠往山邊瀉,
天上掛著黯淡的眉月,
緋紅的世界褪了顏色。
有一天湖水驟然枯涸,
蓋上一層濛濛的白霧,
兩岸的垂柳倒成一路,
鏡兒埋在烏泥深處。
這首詩作于1928年前后。當時詩人羅念生還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愛神把一位大眼睛的四川姑娘送到他的身旁,這首詩就是為她而作的。作者是二三十年代的詩人和散文家。朱湘曾稱贊他的詩文有“奇氣”。即使在他的情詩中,我們也可以體味到一種奇異的氣息,那構思的出人意料,讀來也實在令人叫絕。
首先讓你不能不叫絕的是它的開頭:“假如我化作一只水鷗,去到她的眼波里浮游”;——盡管我國的詩人,在想象中,早已把女人的眼和江河湖海聯系到了一起,甚至創造出了“眼波”,“秋波”一類詞語,把這種想象聯系輸入到了人們的潛意識中,但是有哪位詩人想象過要化作一只水鷗,到自己所愛的女郎眼波里去浮游?現在,詩人把固有的想象稍一延伸,就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詩句,讓你讀著感到既新鮮又自然,而且還讓你生動地感受到了詩人是何等喜愛女郎的那雙大眼睛的情感。你說絕不絕?
應當說,一個詩人能在一二行詩中,把本民族文化積淀中的固有想象加以延伸,就是一種不易的創造。但更不容易的,是將這種新的想象自然而然地拓展開去,化作全詩的整體構思。這首詩另一讓人叫絕處,也就在于,它是那樣輕松而自然地完成了這一更不容易的創造。湖岸的細柳、遠望中的高峰、嵩山上吹來的熏風,風中飄送的歌聲與花香,以及湖邊的潮汐晶瑩的水珠、天上的眉月等等,都是由第一二詩行中的“新的想象”拓展出的形象,這些形象構成了一個美的境界。在這一美的境界中,我們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女郎的美妙,尤其是她的那雙大眼的美妙。似乎每一筆都寫的是湖,實際上每一筆都在畫美人的眼睛,這一切如此難得,卻又十分自然。
應當說,到了詩的第三節,一個美妙的女郎的形象已經被詩人創造出來了。詩人對女郎的贊美之情也已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在一般情況下,詩似乎也就可以結束了。但是詩人沒有就此打住,還寫了最后一節來展示了湖水枯涸的情景,展示了美的毀滅,愛的終結,這就使全詩出現了一個大的跌宕,蒙上了一層濃厚的悲劇色彩。——作為情詩,這樣的處理,也實在太絕了。——這大概是由于詩人深受古希臘悲劇的影響所致吧。
詩人在當時是清華文學社的成員,這個文學社的成員,大多是“新詩形式運動”的參加者,注重新體格律詩的創造。這首詩,每節四行,每行四頓(或四四音組),每節換韻,格律嚴飭,屬新體格律詩范疇。
上一篇:《眨眼·顧城》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石頭·李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