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草·李季》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菊花怒放的秋天,
我第一次來到了江南。
雖然我來也匆匆,去又匆匆,
但你的美麗卻一千倍地超過了我的想象。
望著你那花團錦繡的城市,
最美麗的畫卷都失去了顏色;
漫步在風光明媚的水鄉,
就是傳誦千古的絕唱也顯得蒼白。
你的美麗使我感到羞愧,
詞囊里竟找不到一個形容你的詞匯。
人們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天堂只不過是人們按照你的模樣編織的幻想。
我知道秋日里還不能顯出你的神奇美妙,
我見到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一棵草。
可是,我就要回去了,
我將帶著這片草葉回去了。
我要把這片草葉帶到沙漠上,
我要把這片草葉帶回我的故鄉。
我要把它種在戈壁灘上,
我還要對我的鄉親們這樣講:
“用我們的汗水澆灌它吧,
讓我們的大戈壁也變得像江南一樣!”
1957年8月
詩人是在“菊花怒放的秋天”,第一次來到江南。江南美景遠遠出乎他的意料,使他悠然沉醉。然而詩人并沒有直接去描繪江南的秀麗,因為正面去寫江南景色的神奇和美麗,容易落套,難以討好。于是,他通過自己的耳聞目睹和心靈感受,間接地來描繪它,讓讀者去發揮想象力,進行審美再創造。
詩人是這樣來描繪秋日的江南的:城市,“花團錦繡”,“使最美麗的畫卷都失去了顏色”;水鄉,“風光明媚”,“就是傳誦千古的絕唱也顯得蒼白”。面對令人心醉的江南美景,詩人感到羞愧的是:“詞囊里竟找不到一個形容你的詞匯”——任何美好的形容詞都相形見絀。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是詩人認為,“天堂只不過是人們按照你的模樣編織的幻想”。更何況展現在詩人眼前的不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迷人春光,而是江天一碧、寥廓萬里的江南秋色!而且詩人是“來也匆匆,去又匆匆,”未經仔細觀賞,就感到它的美景已經”一千倍地超過了自己的想象”。詩人聲言,收入他的眼底的,也只是江南“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不言而喻,江南的春色定然遠勝秋景無疑。
詩人在這里巧妙而又別具匠心的運用了夸張、比喻、反襯等手法謳歌了江南美景。“最美麗的畫卷”是美的,“傳誦千古的絕唱”也是美的,“幻想”中的“天堂”更是美的;可是比起江南來就都“失去了顏色”,“顯得蒼白”。而如此“神奇美妙”的江南,還只不過是“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至于那“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江南三月,該是何等美麗,只好請讀者去想象了。層層作比,步步反襯,把個江南寫得美不可言。這就調動了讀者的想象力,以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審美理想進行補充和創造,從而拓寬了作品的藝術空間。
然而,此時此刻,牽惹詩人情懷的不僅僅是江南的美景,而是由江南聯想到了自己的家鄉——遼闊無邊的大戈壁。詩人要把江南的一棵草帶到戈壁灘,要“讓我們的大戈壁也變得像江南一樣”! 至此,詩人的澎湃激情得以升華。江南的勝似天堂的美景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江南人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那么,同樣勤勞的戈壁灘和整個塞北的人民,也定然會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創造出新的勝過“蘇杭”的“天堂”!
如果說,詩人盡情禮贊江南的美景,表達了他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那么,他呼吁改變塞北的沙漠,則顯示出他對實現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塞北沙漠也許是當時面對的現實寫照;而江南美景或許就是未來奮斗的理想象征!
上一篇:《江南煙雨·丁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沉默的芭蕉·邵燕祥》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