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徐志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樹上的葉子說:“這來又變樣兒了,
你看,有的是抽心爛,有的是卷邊焦!”
“可不是,”答話的是我自己的心:
它也在冷酷的西風(fēng)里褪色,凋零。
這時候連翩的明星爬上了樹尖;
“看這兒,”它們仿佛說:“有沒有改變?”
“看這兒,”無形中又發(fā)動了一個聲音,
“還不是一樣鮮明?”——插話的是我的魂靈!
作于一九二七年春前
這首詩,非常簡明地運用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慣用的兩個藝術(shù)手法:一是觸景生情;二是逆反對比。照理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它能運用得如此精致、深摯,并由此而發(fā)掘到一種積極而高超的人生意態(tài),卻不能不讓人贊嘆。
這首詩的觸景生情,擺脫了一般詩人先寫客觀景物再寫主觀感悟的習(xí)慣,而是直接讓物象和心靈對話。對話的方式又是那樣親切,讓情景交融達到了一種活潑怡然的境界。開手第一句便是樹上的葉子說話,等葉子說完,詩人的心湊上一句贊語:“可不是”,立即把心和葉溶成了一體;但樹尖上的明星卻有異議,它們委婉地提出了簡短的反詰。對這個反詰,心靈竟然也有同感,再一次湊和上去。于是,樹上的葉子、樹尖上的明星、詩人的心靈這三者,構(gòu)成了一種氣氛融洽的細語,全部詩意便在這種細語中流出。
在詩中,詩人的心靈充當了一個矛盾的角色。它既贊同樹上的葉子,又贊同樹尖的星星,但葉子和星星的感受恰好是對立的。樹葉在凄傷地嘆息著自身的變遷與凋零,詩人的心也立即感受到了自己在冷酷的西風(fēng)摧殘下的褪色與凋零——這是一種極常見的緣物傷情;連翩的星星驕傲地炫示著自己的永恒不變,詩人的靈魂又立即發(fā)現(xiàn)了自己永恒不變的亮點——這也是一種極常見的因景生情;詩人的高明處,在于把這兩種極常見而又互相牴牾的東西捏在了一起,由兩個平常構(gòu)成了不平常。
是的,人的心靈不比萬古星座,有極易凋零的一面。全部人生的恩怨、愛仇、得失、悲喜都產(chǎn)生于心靈的軟弱性和易感性,沒有這一面,人生的況味也就全然失去了。或者說,這是人之為人的本性。但是,人的心靈又畢竟不同于飄飄殘葉,它執(zhí)著,它尋求,它追索,它保藏著一份歷劫不潰的珍寶。這份珍寶,還會超越具體生命而發(fā)射四際,甚至,當一個具體生命消逝之后,它還會在其他生命中產(chǎn)生一代又一代的承傳。在這個意義上,它可以與天上的星星比肩。這又接通了人之為人的一種整體性本質(zhì)。
徐志摩把人的心靈的這種兩重性并列在一起,由矛盾而走向了深刻;他又把人的心靈不變的一面列于后面,作為重心,顯示了他在變中追尋不變、在凋零中追尋永恒的積極意態(tài)。他給這首詩起了一個硬實得直訴哲理的標題《變與不變》,而又讓婉嘆與傲然互生互濟,很好地用詩的方式完成了這個題目。
上一篇:《雙虹·蔡其矯》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口供·聞一多》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