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戀(選一首)·劉章》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鄉 音
八方語,
鄉音親!
男帶泥土味,
女有山石音。
小伙說笑水出山,
姑娘唱歌鳥在林。
大娘的嘮嗑,嬸子的哄孫,
聲音也帶好音韻!
鄉親音,
鄉親心:
說話守信用,
辦事講認真。
土地入社心交黨,
二十多年見丹忱。
勝利也前進,困難也前進,
一雙泥手寫新春。
思鄉音,
憶鄉音:
當年被批斗,
驕陽似火盆。
大叔厲聲喊打倒,
推我倒入綠樹蔭。
披二尺樹影,享千尺情深,
鄉音在耳頭不暈。
憶鄉音,
試鄉音。
鄉音常在唇,
說話講情真。
我以我手寫我心,
譜出新歌獻人民。
不失泥土味,不丟山石音,
愿似山花吐芳芬!
1980。2。14
劉章早在五六十年代即以“農民詩人”成名。他長期生活在河北省興隆縣的一個小山村。后來被調到石家莊市文聯工作。但他懷戀故鄉,逢節尤甚。八○年除夕,爆竹聲聲,鄉思綿綿,揮筆寫成組詩《北山戀》,這里選介的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詩選材嚴謹,構思精巧。思戀故鄉,懷念鄉親,特別是生活了那么久的家鄉,定然會有許多的山川景物、人情事理值得回憶和抒寫。但詩人筆不旁鶩,只選取最能表達他的鄉思鄉戀的鄉音來結撰全篇。作品始終圍繞鄉音,寫出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歷所感,達到了形象的單純與內容的豐富的辯證統一。先寫“鄉音親”。因為鄉音樸實——帶著“泥土味”、清脆——有著“山石音”、優美——如“水出山”、動聽——似“鳥在林”,甚至連“嘮嗑”、“哄孫”都有“好音韻”,所以讓人感到親切。再寫“鄉親心”。由鄉音而見鄉心:鄉親們說話算話,辦事認真,愛黨愛國,執著前進。繼寫“憶鄉音”。當年“我”無端遭到批斗,鄉親們暗中予以保護,把“我”從驕陽下推到樹蔭里,免其曝曬,喊聲雖厲,用心卻好,致使“我”銘記不忘。后寫“試鄉音”。表明詩人是泥不改土性、為人不忘鄉心的志向,堅持“說話講情真”、“我手寫我心”。全詩雖分八節,實為四段:三言兩行的一小節,承上啟下,與五七言六行的一大節構成一段。段段相銜,環環緊扣,一氣呵成,天衣無縫。
詩人注意向我國古典詩歌和民歌學習,廣泛吸取營養,使之化為自己血肉。《鄉音》不僅講究意境創造,而且著力語言的錘煉和韻律的安排。“蒙太奇”手法見于現代電影,更早見于中國古詩;《鄉音》對此運用自如,令人不覺。“八方語,/鄉音親!”六個字兩短句的恰當組合,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既有八方語音的聲調對比,又有不同方言的感情襯托,從而突出渲染了鄉音的美與親。“小伙子說笑水出山,/姑娘唱歌鳥在林。”應讀作:“小伙子說笑——水出山,/姑娘唱歌——鳥在林。”作品將人事與自然兩種不同的意象對接起來,盡管省略了其中的連接詞,卻絕不會造成誤解。讀者一看便知其為比喻無疑。形象極其鮮明,語言異常凝煉,乃至不能增減一字。詩人還把律詩中的對仗引入《鄉音》:“男帶泥土味,/女有山石音。”“披二尺樹影,享千尺情深”。對仗工穩,但句式有所變化,詩作語言因而顯得嚴整而不板滯,活潑而不散漫,富有韻律美。
上一篇:《加煤·朱大枏》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北戴河·唐湜》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