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間,蘇子瞻系大理獄。神宗本無意深罪子瞻,時相進呈,忽言蘇軾于陛下有不臣意。神宗改容曰:“軾固有罪,然于朕不應至是。卿何以知之?”時相因舉軾《檜詩》“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之句,對曰:“陛下飛龍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蟄龍,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何預朕事!”時相語塞?! 鹚巍と~夢得《石林詩話》卷上
[述要] 元豐二年,蘇軾(字子瞻)因事下獄。宋神宗趙頊本不想追究蘇的罪狀,但宰相卻說蘇有不尊重皇帝的言行。神宗臉色一變,說:“蘇軾固然有罪,但對我還不至無禮。你怎么知道的?”宰相于是舉出蘇《檜詩》中“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一聯詩,說:“陛下是飛龍在天,他卻認為陛下不是知己。而求知己于地下之蟄龍,這不是蔑視君上嗎?”神宗說:“詩人之詞,怎么可以如此深究,他自己詠檜,和朕有何關系!”宰相語塞。
[按語] 宋王鞏《聞見近錄》,謂時相為王禹玉。
[事主檔案] 趙頊(1048—1085) 即宋神宗。英宗子。1067—1085年在位。熙寧二年(1069)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又用王韶取熙河,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安石罷相后,他更重視理財,積蓄力量。元豐四年(1081),使宦官李憲等,結集軍隊,擬一舉滅夏,以指揮失當敗北。次年使徐禧筑永樂城(在今陜西米脂西),準備再舉,又被夏人攻陷。其間又進行官制改革。所行新法在他死后也即廢棄。
上一篇:《何必覽焉 白居易 劉禹錫 李德?!?/a>
下一篇:《余莫能及 虞集 楊載 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