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嘗謁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體十?dāng)?shù)篇為贄。韋公全不稱賞,晝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xiàn)之。韋公吟諷,大加嘆詠。因語晝云:“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晝大伏其鑒別之精。 ○唐·趙璘《因話錄》卷四 事亦見宋·王讜《唐語林》卷三、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卷七三、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四。
[述要] 吳興詩僧皎然,字清晝,素工律詩。他去拜謁蘇州刺史韋應(yīng)物時,知韋擅長作古體詩,恐怕詩體不合,于是在旅途中,殫精竭慮,作了十余篇古體詩,作為進(jìn)見禮。誰知韋看后,只是和皎然寒暄一番,對詩篇不置一語,皎然十分失望。第二天,皎然謄清舊作,獻(xiàn)給韋,韋邊吟誦,邊贊嘆,對皎然說:“大師幾乎喪失了詩名,你為何要曲從老夫之意,不把你最擅長的律詩獻(xiàn)出來呢?詩人各有所長,并非倉卒之間能改變風(fēng)格的。”皎然聽了,很佩服韋的鑒別。
[按語] 譯文皎然之名與字,從《唐才子傳》。
[事主檔案] 皎然 唐詩僧。字清晝,本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湖州(今屬浙江)人。貞元間卒。詩多送別酬答之作,情致閑適,語言簡淡。有《皎然集》(又名《杼山集》、《晝上人集》)十卷,另撰有詩論《詩式》、《詩議》、《詩評》。
韋應(yīng)物(約737—約791) 唐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少以三衛(wèi)郎事玄宗。后為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其詩以寫田園風(fēng)物著名,寄情悠遠(yuǎn),語言簡淡。涉及時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頗有佳篇。有《韋蘇州集》。
上一篇:《交若儕輩 姜宸英 方苞》
下一篇:《人才為時世而生 張?zhí)忑垺∽娆摗≡辍”R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