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調(diào)新都尉,病去官,居太白山,得方士玄明膏餌之。會父喪,號嘔,丹輒出,由是疾益甚。客東龍門山,布衣藜羹,裴瑾之、韋方質(zhì)、范履冰等時時供衣藥。疾甚,足攣,一手又廢,乃去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疏潁水周舍,復(fù)豫為墓,偃臥其中。……病既久,與親屬訣,自沉潁水。 ○《新唐書·盧照鄰傳》 事亦見《舊唐書·盧照鄰傳》、宋·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卷七、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
[述要] 盧照鄰曾調(diào)任新都縣縣尉,因病離職,住在太白山下,服食方士的玄明膏。恰好其父去世,盧痛哭,丹藥都嘔了出來,以致病情更劇。盧后來客居?xùn)|龍門山,布衣素食,靠朋友接濟(jì)維持生活。他的病情日益惡化,腳不能伸直,一手又不能活動,于是在具茨山下,買幾十畝田地,引潁水環(huán)繞住宅,又事先為自己造好墳?zāi)梗谀怪小;疾∪站茫豢叭淌埽谑桥c親屬訣別,投潁水自沉。
[按語] 盧照鄰《幽憂子集》卷五《釋疾文》序形容自己病狀“羸臥不起,行已十年”,“一臂連踡”,“兩足匍匐”。
[事主檔案] 盧照鄰(約630—680后) 唐詩人。字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州)人。曾任鄧王府典簽、新都尉。后為風(fēng)痹癥所困,投潁水而死。工駢文,尤有詩名,為“初唐四杰”之一。詩擅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有《幽憂子集》。
上一篇:《續(xù)修《漢書》 班昭》
下一篇:《蘇門長嘯 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