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幼學于姚鉉,使為《水賦》,限以萬字。竦作三千字以示鉉,鉉怒不視,曰:“汝何不于‘水’之前后左右廣言之,則多矣。”竦又益之,凡得六千字,以示鉉。鉉喜曰:“可教矣。”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三
[述要] 夏竦小時跟姚鉉學寫文章。有次姚要他寫《水賦》,規定要寫一萬字,結果夏只寫了三千字。姚生氣不看,并說:“你為什么不從‘水’的前后左右來描述呢?這樣就會寫得多了?!毕囊姥约右栽鲆妫瑢懥肆ё帧RΩ吲d地說:“你這個人是可教的。”后來夏成了很善于寫文章的人,人們都稱贊他的文章。
[事主檔案] 夏竦(985—1051) 宋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字子喬。與王欽若、丁謂等交結,漸至參知政事。寶元二年至慶歷元年(1039—1041)間任陜西經略安撫使等職。慶歷三年召為樞密使,以諫官反對,改知亳州。慶歷七年任樞密使,不久又為御史論罷。著有《文莊集》等。
姚鉉(968—1020) 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寶之。太平興國進士。官至兩浙路轉運使。大中祥符四年(1011),纂唐代詩文為一百卷,名《文粹》(今稱《唐文粹》)。崇尚韓、柳古文,去取謹嚴,為蕭統《文選》以后又一總集。與柳開、穆修等,開宋代古文運動的先聲。
上一篇:《師不能答 戴震》
下一篇:《應共獎成 孔覬 孔稚珪 謝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