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數客飲江上。夜歸,江面際天,風露浩然,有當其意,乃作歌辭,所謂“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辭,掛冠服江邊,拏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然此語卒傳至京師,雖裕陵亦聞而疑之。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
[述要] 蘇軾(字子瞻)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放逐到黃州管制。一天與幾位客人在江上飲酒。夜歸,只見江水接天,風露浩然,正合自己的心意,便作了一首詞,其中有“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幾句,遂與客人高唱數遍而散。次日,盛傳蘇夜作此詞后掛衣帽于江邊,乘舟長嘯而去。郡守徐君猷聞之,以為放走了有罪之人,又驚又怕,急忙前去拜訪蘇。卻見蘇鼾聲如雷,還未起床。這個流言后來傳到京都,連宋神宗趙頊(陵名“永裕”)聽到后也起了疑心。
[按語] 據蘇軾言,徐君猷與其“情均骨肉”(見《東坡續集》卷五《與徐得之十首》、宋王明清《揮麈錄·后錄》卷七),似不至有此舉。
上一篇:《顏謝優劣 顏延之 謝靈運 鮑照》
下一篇:《食粥苦讀 范仲淹》